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例1(2012年高考海南卷)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A.0.5次/年 B. 1次/年 C. 2次/年 D. 3次/年
【简析】C。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说明币值不变,原来一元还是一元,依据公式得30/15=2次。
例2(2012高考海南卷)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 B. 上升10%
C.上升30% D. 上升50%
【简析】B。根据公式(1+10%)/(1+20%)=0.916666667,也就是原来1元,现在只剩下0.917左右,物价是上涨了,上涨幅度接近10%。
例3(2007年高考四川卷)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简析】C。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价格总额成正比,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则流通中的货币也增长10%,即0.2万亿元。也可以先算出货币的流通速度16÷2=8,再算出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1+10%)=17.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7.6÷8=2.2万亿元。
《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的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设计
关于分配方式计算──以高考试题为例
初中政治的教学反思
高二政治教学心得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关于商品需求量计算──以高考试题为例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1
《平安回家》说课设计
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以高考试题为例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日志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学反思
《名字的故事》说课
八下第三课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说课稿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经济生活中两种类型计算题的解析
《信用工具和外汇》(网络探究课)教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八下第四课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是课间还是课堂? ──《校园铃声》教学随笔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