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例1(2012年高考海南卷)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A.0.5次/年 B. 1次/年 C. 2次/年 D. 3次/年
【简析】C。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说明币值不变,原来一元还是一元,依据公式得30/15=2次。
例2(2012高考海南卷)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 B. 上升10%
C.上升30% D. 上升50%
【简析】B。根据公式(1+10%)/(1+20%)=0.916666667,也就是原来1元,现在只剩下0.917左右,物价是上涨了,上涨幅度接近10%。
例3(2007年高考四川卷)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简析】C。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价格总额成正比,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则流通中的货币也增长10%,即0.2万亿元。也可以先算出货币的流通速度16÷2=8,再算出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1+10%)=17.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7.6÷8=2.2万亿元。
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
对品社学科育人价值的几点思考
如何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教育
科学课课堂教学常规的形成
一名用炽热的情、点燃心灵圣火的人
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
如何让品德课有魅力
如何促进品德课堂有效动态生成
让“礼文化”走进学校课堂
浅议小学品德课程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三步曲”
学校研训一体化新体制的构建与运行初探
我与学生都受了生命教育的洗礼
中等生同样需要你的关注与关爱
五上信息:《采集生活的点滴》反思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的未来
品德与生活:集体是一本书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评价的统一与关系
为品德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
如何教育小学生与同学相处?
浅谈小学品德学科加强德育时效性的策略
每天享受人生的好时节
学生之间更为平等民主
凭着满腔热情去做每一件事
教育综合论文 论明确政治试题的命题意图
如何凸现综合性 教活小学品德课
如何开发和利用山区资源进行品德课程教学
挖掘品德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