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品德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_政治教学-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为品德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

为品德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9

校园文化是一个特定性的区域性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校园的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因此,了解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把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

一、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成为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认知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精神文明和德育特性。众所周知,文化是有阶级性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其性质是社会主义文化。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既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了思想,又使蕴涵在校园文化中的时代精神对自己的认知与追求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此外,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审美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能使人深刻地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而有益的兴趣爱好,追求高雅新美的文化品位,塑造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二)规范行为功能校园文化是由校内师生自发组织创造和享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氛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师生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文娱活动的水平。另一方面校内师生在校园文化当中生活,必然受到有形的或无形的、有明文规定的或无明文规定的等各种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如各种社团的规章制度、各种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及师生的行为习惯、学校相关规定守则等,都对师生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即使是自发的文娱活动,如校园棋艺爱好者的课余活动,其相聚的时间、场所、规则等,虽无明文规定,却都能自觉遵守,秩序井然。如果某人不能守其规范或与之相悖,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受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会不断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融入到群体之中,最终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种规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规范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校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力量和精神因素,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陶冶情感功能情感陶冶是指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直接的理论输入,而是通过创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活、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潜移默化进行的。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使学生丰富的情感合理地释放出来。如:通过绿地、鲜花,把自然的美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健康审美愉悦;通过老师真诚的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使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及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品德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通过墙报、小报、壁画等形式把德育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朗读诗歌、聆听音乐、欣赏画展、观看电影等,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被校园文化所展示的风采中鲜明的导向所感染,从而激发欲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娱乐精神、优化素质,逐步成为一个在衣着服饰、言谈举止以及理想追求、心灵品格等方面都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合格人才。尤其是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选择性大,吸引力强。学生自愿参加,寓教于乐,其德育的熏陶感染作用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有很强的教育亲和力和渗透性。

(四)实践锻炼功能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学生在校园中接受学校德育的同时,亲身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使之具有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功能。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为学生创造了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从中可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内部潜能。例如: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通过生产劳动锻炼形成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和勤劳俭朴、坚韧顽强等品质;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使学生接触社会、体察民心,扩展了学生社会知识面和社会交际面;通过执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规章制度, 使其珍惜时间,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其实效是把德育付诸于实践并内化为个人品格的过程,从中可以使优良的方面得到肯定、强化、巩固和发展,使不良的方面得到否定、弱化、矫正和改进。总之,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熟悉学校,了解社会,又能把德育的知识转变为个人的思想认识,丰富了情感,培养了意志品质,基本素质得以提高。

(五)凝聚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师生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方面,更体现在师生参与和创造校园文化的交往活动过程之中。在校园文化的实际活动中,学校的好人好事、决定决议、时尚风尚以及社会新闻、时事政治等,都会通过校园中的广播站、校报、校刊等形式迅速传播开去,并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形成联动效应。他们或议论评析,或效仿学习,其影响力是巨大的。此外,各种社团活动、形形色色的海报等都起到了极强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占领了学校阵地,就能抵制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净化育人环境。同时,学生在与不良社会文化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之中,明辨是非、认清了方向,也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校园文化通过引导认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凝聚起来,并激励他们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创造的成果。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德育的引导下开展起来的,学校德育赋予它以核心内容和本质特性。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识校园文化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潜在的功能尽可能地发掘出来。

二、强化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思考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某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足够认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仍不完善,有些制度没有得到实施;有些地区资金不足,无法健全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些学生对文学文艺活动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有些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但又得不到及时疏导;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 在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和健全人格培养方面的空白,致使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屡有发生。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学校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目前,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一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学校领导的态度和导向有着极大的关系。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领导班子首先要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使之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领导班子必须认真落实德育大纲精神,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态势,从体制上保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再次,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把握校园文化的功能、层次、结构、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整体上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三个维度的整合效应。此外,要教育全体教职工都肩负起德育的责任,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

(二)加强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都应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既要体现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更要富有教育意义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启迪。同时,完善各种咨询教育体系,包括学术咨询、心理咨询、就业咨询等,使之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和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体系。苏霍姆林斯基曾就校园环境建设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是种植花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校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在目标。

(三)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文明健康的校风,推动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校风是学校的精神面貌,是由全体师生长期努力、集体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治学风尚。校风,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志,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努力构建一个既充满生机和活力,又稳定有序、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将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优良校风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一方面学校应当高扬主旋律,抓好校园政治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严格的常规管理和纪律约束,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优良校风。这就要求学校统一全体师生员工的认识,激励他们爱护学校,建设学校的责任心和集体主义意识。以校风作为一面旗帜,引导校园文化生活、规范校园人际关系,逐步形成文明健康、师生共同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贯彻三结合的思想历来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校园文化不是一种围墙里的封闭文化,必须与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密切结合,形成一股正向的合力,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效,产生互动效应。这当中,学校通过开展学术活动、著书立说、办刊物等向社会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是显然易见的,通过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方式,影响则更为深远。时下,诸如北大、清华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校,已成为了双休日、节假日大众(主要是父母带着孩子)旅游的热点。这恰好说明优秀校园文化对社会的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样, 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各种社会思潮、各种时尚潮流都会在校园引起震荡。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加强它与社会文化的联系,如邀请科学、艺术、政治、经济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人物为学生做报告,或是主动争取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开展一些活动,既为学校开展课余文化活动起示范和推动作用,又能让学生了解围墙外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

(五)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中群众性最强的一部分,参与面广,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它的教化作用人所共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创造更多的机会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和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各种课外活动,如文娱晚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各种体育比赛等,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一些权力交给学生。例如: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管理活动。包括一些学术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主讲,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让学生自办学术节,自己研讨热门话题,以及参与学校管理、劳动建校、组织自我服务活动等。只要在活动中能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指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仅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艺术素质,并在思想觉悟、组织纪律观念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既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始终与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息息相关。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不断提高学校德育成效的大有潜力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载体,依托这个载体,学校德育能够更加实实在在和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德育极其有效的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学校德育能够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使学生的德育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效;校园文化还是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一个实践条件,利用这个条件,学校德育更加符合知情意行发展的教育规律,真正收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品德的功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政治视频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下《我们这样生活-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艳萍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9 Lesson4

北京2019年小升初取消特长生招生 名额全部派位 首都经济报道 20190228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第1课《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玲玲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四川康勤秀

都市报道 2019 郑州小升初改革:32所民办中学今日派位33764人参加 电脑派位今录取4860人 下一步面谈?

小升初真题讲解4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下《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月波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_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_参与民主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1074343

与"为品德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