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09年1月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记者体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社情民意渠道,37条热线通了30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前开通各种渠道听取民意,表明决策者很重视民意。这是因为( )
A.决策利民必须听证于民
B.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C.阳光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D.采纳民意就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解析】选B。决策者重视民意,因为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来源,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干无关;D项说法绝对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等一大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政策措施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已基本形成制度。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政府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政府的决策,是政府的事情,与人民群众无关
B.政府的决策,应从当政者的政绩考虑,不需要顾及人民群众的利益
C.政府的决策,应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出发,反映群众的意愿
D.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只与国家有关,对百姓没有影响
3.政府问计于民、广纳善言、科学决策,有利于( )
①广泛听取民意 ②提高民众热情
③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④避免决策失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2选C,3选A。
第2题,本题考查对政府决策的认识。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第3题,本题考查民主决策的意义,①②③符合题意,民主决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决策失误,而不是避免,④错误。
4.我国不少地区都允许记者、群众代表旁听政府工作会议。允许记者、群众代表旁听政府工作会议有利于( )
①密切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②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提高政务透明度,促进决策民主化
④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允许记者、群众代表旁听政府工作会议属于民主决策中的社会听证制度,不是社会公示制度,故排除④;记者、群众旁听政府工作会议,有利于发挥①②③的作用。
5.(2010杭州高一检测)在推进城市化、提升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强行限制自行车上路。有关专家和法学家早就指出,限制自行车上路是对低收入者权利的剥夺,是与《宪法》精神相抵触的。这对决策者的启示是( )
A.公共决策要照顾所有人的利益
B.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的权利不可侵犯
D.要依法决策,决策要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解析】选D。某些地方政府限制自行车上路,既是对广大低收入者权利的剥夺,又违背了《宪法》,因而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公共决策维护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可能照顾所有人的利益;B项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可侵犯。
6.漫画讽刺的是( )
①某些单位没有真正做到听证于民、
问计于民
②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不强
③某些决策部门没有做到决策公开、公平、
合理
④某些领导没有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漫画说明某些决策部门形式上搞社会听证,实质上却在人为地一手操纵,根本不是在进行民主决策,没有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强调的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这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7.(14分)(2010海口模拟)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无必要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同学们在上网查询信息时,得知了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教育报联合主办的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为纲要献计献策主题征文活动的消息。大家感到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不仅仅是政府管的事,更与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8.(12分)2009年2月28日下午3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总理说道: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府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这十二个字是对近年来我国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真实写照。人们在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步伐,但也发现,还存在着征求公众意见信息宣传乏力、邀请公众参与方式单一、参与内容随意性强等缺陷。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总理的话指出人民群众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请你说说理论依据有哪些?(6分)
(2)针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你认为国家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热情,提升决策质量?(6分)
【解析】第(1)问,理论依据有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2)问,紧扣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概括。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①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此举有利于保证公民的知情权。②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此举有利于保证公民的表达权和参与权。③建立健全落实民主决策的法律法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此举有利于保证民主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风险社会冲突的风险社会冲突论文论文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社会问题
谈视代社会主义对传偏社会主义钓创新以及其发展
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
精彩政治课堂的生成
浅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论文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8篇)
再论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政党信仰和苏共败亡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前进中的中拉关系
知信行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
全民阅读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有关当前执政资源变迁与政治运行机制的创新研讨
中等职业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和改革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和社会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困境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
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3篇)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略论我国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发展绿色商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探讨
中专部学生思想教育浅论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性偏差和政治课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0篇)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