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高一政治寒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是查字典政治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5年5月30日温家宝说,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矛盾和问题较多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阶段。据此回答12题。
1.全面小康比总体小康
①经济更加发展
②民主更加健全
③科教更加进步
④文化更加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
A.只重视经济发展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实现东、中、西部的同时富裕
D.坚持科学发展观
2005年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说,目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台阶上,但是我们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我们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已经出现严重的矛盾,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表明,深圳市以前的发展
A.没有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没有重视GDP的增长
C.重视生态建设
D.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的关系
4.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深圳市必须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循环经济
④更加重视GDP的增长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5年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
A.能增加农民收入
B.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可能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D.可能回引起资源、能源更加紧张
6.材料要求我们
A.必须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2005年6月11日经济日报报道,作为国家的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在充分总结前几个区域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措施。据此回答78题。
7.中部崛起是
A.统筹城乡发展的表现
B.统筹区域发展的表现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表现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表现
8.中部崛起应该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新的发展机制和增长方式的探索方面下大功夫,探索出真正符合中部地区特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中部崛起应坚持这样的增长方式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集约经营
D.粗放经营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去年更是高达70%。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反映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提高,但也意味着我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受世界经济冲击的风险随之加大。对此,必须予以密切关注。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表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统筹
A.城乡发展
B.区域发展
C.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10.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必须提高我国企业的
①个别劳动时间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自主创新能力
④市场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的螺旋式大幅攀升牵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决策层的神经。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2005年6月2日主持召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他指出,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面对世界石油形势,我国应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12.2005年4月11日《经济日报》指出,当前,必须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否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使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我国已具备了以工业化成果促进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长时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1)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2)我们应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以上就是由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提供的高一政治寒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时政热点:警惕离职公务员手中“人脉”成“腐脉”
时政热点:细节性改革同样推动司法进步
时政热点:“卖官夫妻店”讲的是哪门子诚信
时政热点:违背“三严三实”的“羞耻牌坊”
时政热点:处长“把关”假动作背后是权力寻租
时政热点:揭开“盖子”才能还官场清明
时政热点:“干部爆粗”折射权力扭曲观
时政热点:落实简政放权 先清理添堵“规定”
时政热点:天上掉公车,那“预算”太美我不敢看
时政热点:拆除部门利益藩篱须扎紧制度之笼
时政热点:“领导专用词”折射出官本位陋习
时政热点:通过严惩行贿破解“围猎之困”
时政热点:三证合一,政府自我革命的新注解
时政热点:某些官员为何敢鄙视“国家规定”
时政热点:从官员爆粗口反思“权力任性”
时政热点:警惕“红顶中介”蚕食简政放权红利
时政热点:解决证明的办法,在证明以外
时政热点:穷县建牌坊群,注定是“短命的功德碑”
时政热点:治理“公章马拉松”是深化改革必答题
时政热点:让“严法”的操作性更强
时政热点;警惕灰色的“礼尚往来“成陷阱
时政热点:监管“雷达”不能放过“机关灶”
时政热点:“干部召回”千万别成了“罚酒三杯”
时政热点:“遮遮掩掩”公开栏意义何在?
时政热点:治理基层腐败尤须“防患于未然”
时政热点:“公务员身份”不是填湖建房的“通行证”
时政热点:检察官去行政化绝不只是抹去行政职务
时政热点:司法改革也需要“货到付款”
时政热点:根治“办证难”解困还靠“发证人”
时政热点:严惩“围猎者” 更需制度硬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