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考点:中国古代贸易
真题(2009·北京卷·37题) 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解析 该题以全球史观为指导思想,立足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区分度高。材料整体论述了中国16-17世纪大量输出丝等商品,赚取了大量国外白银——在当时正常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优势地位。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的关键信息,如第一小问中的内容限定在“国际背景”“国内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第二小问中时间限定在“明、清时期”,内容限定在“赋役制度”“白银”方面。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完整性、条理性。
答案 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研究步骤:
Step 1 —— 课本探源
该题第一小问“说明……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国际背景”实际上是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中新航路开辟历史影响的反向考查,这在《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引言部分也可找到答案:“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新旧大陆密切联系起来”;“国内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两个子目的标题中找到答案,如: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第二小问“简述……?规定”答案直接源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一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如: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类似的规定,如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了“纳钱代役”;租庸调制中的“庸”是“纳物代役”;最易遗漏的——两汉的“更赋”也规定了纳钱雇人代役。
俄官员称俄不容许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高考政治易犯错误分析
《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我换牙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暑假生活我安排》教学设计
《我和动物交朋友》的教学设计
审计署公布2448宗矿业权审计结果
高中政治公开课教学反思
中学政治概念掌握方法
政治冲刺复习方法
《春天的盛会》教学设计
《我的一家人》教学设计
复兴航空坠河客机黑匣子数据最快下午公布
中学政治的听课方法
《小苗快快长》课堂实录
从“年”的传说故事、图画书、图像话文化传承和时代变化
《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设计
用“八字法”学习政治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公安部:全国138城市禁放烟花 春节将严查隐患
《红领巾胸前飘》教学实录
外交部回应奥巴马欢迎达赖: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节约用水》说课稿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学习方法
《我和小伙伴》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名字的故事》教学设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