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考点:中国古代贸易
真题(2009·北京卷·37题) 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解析 该题以全球史观为指导思想,立足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区分度高。材料整体论述了中国16-17世纪大量输出丝等商品,赚取了大量国外白银——在当时正常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优势地位。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的关键信息,如第一小问中的内容限定在“国际背景”“国内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第二小问中时间限定在“明、清时期”,内容限定在“赋役制度”“白银”方面。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完整性、条理性。
答案 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研究步骤:
Step 1 —— 课本探源
该题第一小问“说明……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国际背景”实际上是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中新航路开辟历史影响的反向考查,这在《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引言部分也可找到答案:“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新旧大陆密切联系起来”;“国内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两个子目的标题中找到答案,如: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第二小问“简述……?规定”答案直接源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一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如: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类似的规定,如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了“纳钱代役”;租庸调制中的“庸”是“纳物代役”;最易遗漏的——两汉的“更赋”也规定了纳钱雇人代役。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初三政治说课稿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品味生活
《走进中学》说课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意志坚强的表现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情绪——奇妙的“窗口”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