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总结
一、学期目标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一文来自斐斐课件园!/JiZong/ZhenZhiJZ/82329.html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