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据此回答1~3题。
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纯粹自然的东西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2014年6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国有情结与私有情结
改革战略与辩证思维
衡水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4
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2014
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事件
宁波市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2014
温州十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2014
黄光裕被拘仍掌国美大权 有机会了解公司情况
美国救市代价可能高达23.7万亿
2014云南玉龙县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
2014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卷
吉林省国资委称通钢重组方案没问题
毛泽东与新中国——访北京大学沙健孙教授
西方欲借新疆西藏问题遏阻中国崛起
请吉林省有关当局讲清楚
宋鸿兵对话弗格森:我们对当前金融局势很悲观
轮番涨价行为是挑战“维稳”
《国器》震荡波
一把钥匙
通钢命案敲钢铁业重组警钟 重组当关注员工情绪
国有情结存在说明社会主义不会灭亡
外事委员刘梦熊:中国“和谐海洋”的代价
2014潞西市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 百万精英滞留海外
2014辽宁三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卷
通钢副总否认高层策划通钢事件
中国富豪世界第四说明了什么?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内地亿元富翁近万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令人忧
如果连国资委都没了“国有情节”,那么公有制为主体还能保证吗?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