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7、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10、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观点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1、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2、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13、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感
巧设情境 增强课堂活力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重视教学交往,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中思想学政治试卷讲评与素质教育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信”
浅谈“二近三点”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政治教学促思的几种途径的探究
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农村——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
莫把课堂当“秀场”
展现人格魅力的课堂语言
引导探索性教学法”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快乐成长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
思想政治课要变静为动
放飞“儿童” 让教育“回家”
如何在政治课中激发学习兴趣
做一名人性化的教师
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
把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
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面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出路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