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_知识总结-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学习园地> 知识总结> 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14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学过的知识,找到高效的复习方法,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分享了中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备战中考!

第一部分 学法用法(考点一至考点五)

◆考点一: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的概念、本质、特征。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规则与秩序》; 第七课《法律初探》第1层;第八课《心中的规则》

【考点重要内容解读】

第七课《法律初探》第1层知识要点:

1、法律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含义:P56

3、法律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征: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①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②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6、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考点一般内容解读】

※第六课《规则与秩序》知识要点:

1、规则的含义:P48T3

2、规则的分类:P48T4,P51

3、规则与秩序的关系(规则的作用):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知识要点:

1、他律的含义和表现 P63

2、自律的含义和表现 P64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P65

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到自律?P66

◆考点二: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法律的作用。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律初探》第2层

【考点解读】

第七课《法律初探》第2层知识要点

1、法律的作用(功能):

(1)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2)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3)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可见,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这种功能是通过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的途径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具有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制裁违法犯罪的功能。

总之,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2、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或为什么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3、法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或我们对待法律的态度):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既要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考点三: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考点解读】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知识要点: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①未成年人正处于人身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没有经济能力,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2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③家庭、学校、社会与司法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4少年时代、、、、、、、、、法律的制裁(P70T2)。

3、两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

4、《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享有的17项权利:见P71方框内

注意:▲.未成年人不能享有的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列举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法律: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婚姻法、收养法等。

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知识要点:

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也叫四道防线或四大特殊保护)。

1、家庭保护

(1)作用: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2)含义:P74

(3)内容:P74方框内

2、学校保护

(1)含义:P77

(2)作用:P77

(3)内容:P77方框内

3、社会保护

(1)含义:P79

(2)作用:P79

(3)内容:P79方框内

4、司法保护

(1)含义:P83

(2)内容:P83方框内

☆.运用要求:

1、能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判断,判断其履行(或违反)了哪些具体的保护内容。

2、能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中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御不良影响和行为。

◆考点四: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我保护。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自我保护》

【考点解读】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知识要点:

1、实施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原因):(1)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只是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的保护,最关键的还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2)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2、实施自我保护的要求: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提高警惕,远离危险,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学会求救和自救,用智慧和勇气保护自己,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勇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

3、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远离危险? P85-86

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境地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具体办法:见P85-86

4、面对不法侵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1)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镇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2)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求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合法地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比如,面对歹徒行凶,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3)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拓展理解以下问题:

A.面对侵害,不能忍气吞声、任其侵害,因为这样做只能助长侵害者的气焰,导致自己无辜受害;也不能以牙还牙、非法报复,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反而会导致自己违法犯罪。

B. 如果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你应怎样做? 要求:要学会自我保护,不仅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学会有效的自救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有能力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的,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将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

C.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5、遇到危险时,求救和自救的原则和方法:P88T框内

6、面对暴力时该怎么办?P89T2

7、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最重要的、也是唯一正确的维权途径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注意把握:(1)提供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3)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4)诉讼途径就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打官司)。诉讼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8、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的侵害有哪些?(略)

9、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略)

◆考点五: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不良诱惑、违法犯罪。

【教材链接】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一念之差》,第九课《一步之遥》

【考点解读】

第八课《一念之差》知识要点:

1、青少年为什么要增强辨别各种诱惑的能力?

(1)P76T1;(2)P77TI。

2、不良诱惑的种类: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网络游戏等

3、黄毒的危害及其对青少年的要求

(1)危害:P77T2

(2)对青少年的要求:P77T2

4、赌博的危害及其对青少年的要求

(1)危害:A.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容易形成贪婪、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B.未成年人染上赌瘾后,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C.赌博破坏社会风气,妨碍工作、学习、生活,干扰社会生产,影响家庭和睦,诱发违法犯罪。

(2)对青少年的要求:看到别人赌博时,青少年切莫被从众心理和好奇心驱使,掉入赌博的陷阱。具体做到: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律己,决不参与赌博,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来;另一方面,要运用法律武器同赌博违法犯罪做斗争。

5、吸毒的危害及其对青少年的要求

(1)危害:吸毒就是踏上了人生不归途,一旦吸毒必将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吸毒会严重摧残吸毒者的身心健康,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不仅危害个人的健康和发展,也给家庭和社会的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

(2)对青少年的要求:青少年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具体做到:一方面要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另一方面要积极同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6、法轮功 邪教的危害:P80

7、黄、赌、毒、法轮功邪教为什么能引诱和迷惑人?

P81T1

8、青少年怎样拒绝不良诱惑?

(1)P81T1

(2)P82T1

(3)P83T1

(4)P84T1

(5)P84T1

总之,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要有毅力、勇气、信心和智慧,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挠,避免其对我们的危害;要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作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9、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因为不良诱惑会①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②会使人无视法律的的尊严,危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第九课《一步之遥》知识要点:

1、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P85方框内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与犯罪仅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4、违法行为的种类:违法行为可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违犯民法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犯行政管理法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违犯刑法的行为); ④违宪行为(违犯宪法的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5、一般违法的含义: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叫做一般违法。(P87T2)

6、犯罪的含义: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①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罚当罚性(犯罪的法律后果)

8、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1)区别:A.从社会危害性看,一般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从违法性看,一般违法违犯民事、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而犯罪违犯刑法;C.从应受处罚性看,一般违法应受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而犯罪应受刑事制裁。(2)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给我们的启示: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我们中学生应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避免违法尤其避免犯罪。

9、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10、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

11、违法犯罪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或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1)违宪制裁

(2)行政制裁:

1.含义

2.种类

(3)民事制裁

1.含义

2.种类

3.特点

(4)刑事制裁(又叫刑罚)

1.含义: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3.特点:最为严厉

12、惩治犯罪分子的重大意义:P91T2

13、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我们要学法、懂法,依法自律,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我防范,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学会自我保护,正视错误,勇于改过,用法律意识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第二部分 权利和义务(考点六至十二)

◆考点六: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概况。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权利与义务》,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中《与法同行》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 权利的含义:权利是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注意: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平等性、真实性、广泛性的特点。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义务的含义:义务是法律规定、道德规范等要求应尽的责任。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科版九年级P88: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人教版: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是统一的,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一致性,要求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5、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做到:(1)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6、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1)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7、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九年级P88T3

◆考点七: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见《新评价》P33考点十八2

3、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见《新评价》P33考点十八3

4、什么是受教育权?

指公民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5、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这里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6、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的特征。

7、受教育权的三个保障: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8、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做到:(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9、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对父母的要求:七年级下册P76T1

10、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对学校的要求:七年级下册P78T1

11、当前,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见《新评价》P33考点十八4

12、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的维权途径: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寻求法律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1)非诉讼方式:A.向侵权者(父母或老师)宣传法律知识,告诉其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受教育权;B.请求学校、老师的帮助;C.向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反映情况,寻求帮助;D.向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E.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诉讼方式:F.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考点八: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生命健康权。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一、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的地位:在公民权利(即人权)当中,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个方面(人格权:就是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 。身份权: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权。包括荣誉权和亲属权)。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二、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

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 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当自己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的时候,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

三、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公民第一位的重要人身权利)和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2、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或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1)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非常重要,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或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如:请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拨打110报警;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5、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因为:A. 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B.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C.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6、公民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哪些方式?

(1)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2)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4)不得轻生或自残;(5)行使生命健康权时,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6)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重在预防、免受伤害,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7、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要求他人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享有权利,同样也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考点九: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权。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11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人格尊严权的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名誉和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3、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尊严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

4、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的时候,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必要时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不能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

◆考点十: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隐私权。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隐私的含义: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2、隐私的内容:A.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B.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C.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3、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隐私权的内容:(1)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即私人生活安宁权。

(2)个人信息保密权。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3)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即私人通信保密权。

5、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1)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2)偷看他人日记、私拆他人信件、猜测人家不愿公开的事情;(3)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4)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5)打听别人的秘密、偷听他人私下谈话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6、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

(1)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2)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7、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A.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B.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C.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理解和帮助。

9、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

10、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随意披露他人隐私,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法的,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考点十一: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一、 财产所有权

1、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我们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财产继承权

财产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当继承权受到侵犯时,可与侵权人协商,如无果可找他人调解,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解。

三、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见七年级下册P82

1、在我国,保护智力成果权的重要法律有哪些?

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其中,《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

2、什么叫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又称知识产权,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成果后,可以享有专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权等。

3、什么叫著作权?见七年级下册P82T2

4、未成年人享有知识产权。因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就可享有专利权。(见七年级下册P82T3)

5、未成年人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权的事情。

(3)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6、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意义

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显其重要性,给予创新成果以及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奖励。

◆考点十二: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权利。

【教材链接】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走进市场》;第十三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消费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的角色。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安全权(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或知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公正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

(5)依法求偿权。

(6)获得有关知识权。

(7)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4、作为消费者,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及时举报,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等等。

5、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作为消费者,怎样炼就一双慧眼?)

(1)消费者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会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2)消费者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

(3)消费者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消费时,保持警惕,不给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一旦被侵权,要运用法律武器,通过正确途径和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6、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权?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结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部分 法律和社会秩序(考点十三至十六)

◆考点十三: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宪法。

【教材链接】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宪法的地位及其作用:(1)地位:宪法是国家的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2)作用: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是国家的的根本大法。因为:(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规定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等;(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A.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B.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或根本活动准则)。

4、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5、如何正确对待宪法?(或宪法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或 青少年怎样树立宪法意识?)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遵守宪法的好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十四: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国。

考点十五: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依法治国。

【教材链接】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依法治国的含义:P83

就含义拓展把握以下问题:(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或社会主义法律;(3)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4)依法治国的实质是崇尚法律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识。

2、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4)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5)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

A.含义:有法可依,讲的是立法,就是要建立起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地位: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

A.含义:有法必依,讲的是普遍守法,即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产生、依法行使职权,一切公民和社会团体都依法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B.地位: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

A.含义:执法必严,就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B.地位: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4)违法必究

A.含义: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地位: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5)四个要求之间的关系:见课本P86最后一段。

(6)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A.四者都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B.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5、依法治国对政府的要求是怎样的?

政府要依法行政,因为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各种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能否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6、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3)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7、依法治国对每个公民的要求是怎样的?

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十六: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监督权。

【教材链接】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P8890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利会导致腐败。

2、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或行使监督权都有哪些表现?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2)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3)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我国建立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4、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意义

(1)对公民而言,行使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有利于促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2)对国家而言,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谋利益;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惩治腐败,打击违法犯罪,使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有利于发扬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5、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或渠道有哪些?

(1)向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

(2)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发电子邮件、打电话或走访当面反映情况。

(3)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6、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或行使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2)内容上要合法: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3)形式或方式上要合法: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总结:中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中考时取得好的成绩,步入自己心目中的院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中考政治视频

如何整合国情部分的知识支慧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预告片2

考点5: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政治中考总复习)

中考政治2、如何进行中考二轮复习支慧 (2)

中考政治如何整合有关“国策、战略”的知识

中考政治总复习第一第二轮课程第02讲 郑坛 模块一 认识国情(二)(民族政策与国家统一)

2013年度述职报告---教育局教研室初中政治王晓玲

中考政治满分特训方案课件:第三篇 热点专题突破 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

人教版

12、中考政治如何进行学科能力的培养

与"中考政治高频考点法律教育解析"相关的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