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来原。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
林娜: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合理
解读: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把群众利益嵌入发展蓝图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中组部基层公务员新规解读:释放怎样用人导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
用市场的力量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解读:“黄金水道”,中国“新棋局”
车轮上的中国:从闷罐车到和谐号—铁路见证中国速度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建小城镇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
探寻社区善治“新安之路”
解读:“内外发力”助快递业蓬勃发展、便利万家
解读:快递业加速开放 李克强力促内外资公平竞争
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
解读:国务院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图解: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反腐之道 从治标到治本
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督察关 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解读:形成大市场 促进新融合
用“声誉处罚”重构市场信用
不当“三种角色” 增强“三转”自觉
用“改革之吻”唤醒沉睡的公积金
改革创新谋发展 奋发进取求实效
解读: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门槛降低
李克强回信勉励吉林大学学生:继续传播正能量
科学谋划电力工业发展
视窗·关注公租房(中):公租房应该为谁建?
解读:开放倒逼快递市场良性发展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