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对政治这样一类的学科,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然而,新课改后,试题的开放性逐年增强,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试题越来越多,对学生能力梯度的考查逐年加大,光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已满足不了高考备考需求。
关注变化
近三年命题特点,很挑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前三年的中高考命题反映社会热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考查能力趋强,考查的梯度更加明显,注重区分度,更能体现中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在答题上,考生如果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原话作答,已不能得高分。这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懂得结合实际生活,用探究的眼光去组织答题,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是否广泛是一个挑战。如去年考查的网络购物,以及结合奥运会志愿者谈建设和谐社会,这些问题都是热点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从2009年的命题来看,选择题的难度加大,双向选择题较多,对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的要求更高,主观题更加开放,提问的角度很灵活,这对考生的审题要求很高,答题方向要对,内容要细化,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要求更高了。另外,考生要适当关注图表题。
抓住热点
关注热点和反映公平公正的问题。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变化,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会回归到教材当中,因此,打好基础是关键。在审题时,要注重抓关键词,要明白出题人的意图,知道设问分几个角度,需要用哪个模块的知识作答,如果在提问中没有指明,就要从设问的关键词去判断,千万不要犯方向性错误。建议考生多做往年的高考题,注重关注热点,如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今年颁布的《选举法》等热点,注重民生和反映社会公平、公正的热点问题。
注重结合
往年考生在辨析题上失分较多,主要是思维能力不强,找不准答题点,看问题不全面。如试题中呈现的是文化生活的材料,但设问却要求用哲学或政治生活的观点作答,部分考生审题不清,以为文化生活的材料要用文化生活的观点作答,导致判断失误而失分,十分可惜。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加强记忆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学会对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尤其要重视平时训练和考试中错漏较高的错题,找出复习的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还要关注时事热点,注重知识点和热点相结合的能力训练。
2018年时政:10月13日国内篇
时政热点:和平年代,英雄没有过时
2018年时政:10月13日国际篇
打造现代城市文化“金名片”
2018年时政:10月11日国内篇
中国黄金周为世界旅游市场作贡献
习近平:大力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2018年10月1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时政:10月15日国内篇
2018年10月12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10月11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时政:10月14日国际篇
以荧屏创新满足观众期待
时政热点: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
2018年10月11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10月1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10月12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时政热点:努力担当起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使命
时政热点:在解放思想中汇聚奋力前进的强大合力
2018年时政:10月15日国际篇
时政热点:新时代正确决策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谱写美好未来新篇章
时政热点: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时政热点: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汇市场迎巨变
2018年10月16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意蕴
时政热点: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时政热点: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
李克强对双创活动周作重要批示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