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知识要点复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现阶段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科学发展观
(1)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统筹城乡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5、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6、产业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7、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8、“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1)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2)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9、为什么要统筹区域发展?
(1)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2)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10、怎样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1、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1)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2)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3)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4)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5)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6)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经济时事热点:国企违约,应按市场规则处理
奥运,属于全世界的桑巴
文化时事热点:剩女“泛滥”是漫漶的封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经济时事热点:合法化只是网约车发展第一步
变味的仅仅是暑期社会实践?
总理力督国务院开出减税降费清单,这些钱可以省了!
“路怒”非中国独有,治理经验可“拿来”
政治时事热点:扶贫开发须突出重点
让“靠山吃山”者无处“下口”
社会时事热点:上班追剧是“闲”出来的作风病
经济时事热点:惠民资金成“唐僧肉”?管理漏洞急需堵!
社会时事热点:“治理抗生素滥用”不妨慢慢来
政治时事热点:群众“难办事”需向“为官不为”宣战
经济时事热点:为中国的“G20时刻”喝彩
经济时事热点:党委决定国企重大决策不是改革倒退
2016年7月时事政治汇总
习近平前7月京外调研12句话: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政治时事热点:公务员“扫大街”何错之有?
文化时事热点: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
社会时事热点:“改名手术”有风险,盲目为之不可取
文化时事热点:农民“坑人”不是因为农民变坏
社会时事热点:高价“蒙人游”屡打不绝,为什么?
政治时事热点:“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相通之道
“整村犯罪”凸显文化的缺失
别让“禁止强迫购物”停在纸面上
文化时事热点: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习俗
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
2016年8月5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经济时事热点:“两分钟上岗的减肥医师”让谁中了毒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