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研究《课标》和《考纲》,注重考点的复习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和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分为三大部分,即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考考点是指《考试纲要》和《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如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的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近年来,我省实行了双开考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考核,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要求。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我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是很难对一些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二者密不可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之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有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只要抄抄书就行了。实际上,开卷考试后,虽然考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甚至要理解或运用的。因为开卷考试开的是课本或一定的资料,而在时间、空间、规则、答案逻辑结构的组织上都还是闭的。
即使有一些题目,不是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题意相关内容解答(即采意为主,采点为辅),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熟悉,回答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题目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专业术语体现出来。有时,学生理解不透有关问题,只是知道在课本上大段大段的抄写,结果与答题内容无关,做了很多的无用功,也耽误了考试的宝贵时间。再加上,无论是人教版教材,还是粤教版的教材都没有按照课标的顺序编排,这给考生在复习时增加了难度。在复习中,考生要根据《考纲》的要求,认真地对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考点进行研究,结合教材系统复习主要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最好能够复述各单元的主要内容。
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既要把整体知识分解为一条条易于接受的知识条目,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要搞清一单元、一课、一目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单元、课、目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既要注重强调知识结构,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又要能自由地发现知识,并从中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剖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还要善于将一些重要的要点分解,将一些相关的要点联系起来,结合重大的时事政治和自身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效的复习。尤其对相关内容要进行归纳总结,按专题进行复习。
比如,涉及到初中阶段的法律内容主要有:课程标准三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中的3.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约束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要研究考试命题的综合性,注重答题的完整性
思想品德课命题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等。这说明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考试的重要特征。综合性不仅是指知识内容上的综合,还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上的综合;不仅是选择材料上的综合,还有在材料和知识的联系上的综合;不是单单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是在一定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知识,借助一定的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方法来实现考查目标等,对于综合能力的评价与检测,应该从这些方面把握,并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落实,不能简单地把试题的综合性理解为知识的大拼盘。如2006年中考思想政治试题第17题(知荣辱 树新风)的第二问,请从你确定的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运用所学知识为其配上一段简单的解说词。其主题一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主题二是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解说词中,就既涉及到八年级的内容,也涉及到九年级的内容。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题目的综合性较强。
3.要正确处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注重能力的拓展
实行开卷考试后,题目新、材料广、答案活,命题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更加真实与全面地模拟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引进了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以大量真实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而且要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复习,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能力。增强对时政材料的敏锐感,并以独特的视角发掘普通材料的价值和教育意义所在。这些都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非常重要的导向。考生要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尤其是涉及重大的时事政治内容。
对于时政复习,一是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典型性教育意义、正面的材料。二是关注时政材料的背景、内容、意义和重要作用。三是关注与知识的结合点如何结合?如何运用材料?如何与开展活动联系起来等。如,十六届六中全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2007年的重大时事政治。可能大家都知道非常重要,但大的纯理论的问题,不可能考得很深奥,要针对自身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行为去进行思考。
如,可从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班级,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我们学生该怎么做。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困境
浅论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谈视代社会主义对传偏社会主义钓创新以及其发展
知信行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
浅谈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论文
论构建和谐劳动的关系
浅谈视代社会主义对传偏社会主义钓创新及其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浅析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社会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10篇)
社会性偏差和政治课教学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8篇)
中专部学生思想教育浅论
风险社会冲突的风险社会冲突论文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3篇)
中美在朝核问题中立场的异同
社区治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以及改革
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
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关系探讨
论美国妇女运动的新发展
宗喀巴和政治集团关系研究
再论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浅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0篇)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