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应试答题技巧
解题能力指导
一、要熟悉高考解题能力的要求
现在的高考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把这种能力要求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了出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首先要掌握《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第一层次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要防止思维定式,死记硬背。第二层次是“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知识就是利用已经获取的信息带入学科知识网络,运用迁移能力调动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这实际上是个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搜索的过程、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即根据试题信息,寻找基础知识、课本知识的过程。第三层次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这是解题进入实际操作步骤。描述和阐释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做到不跑题、不滥写。描述和阐释要用政治术语,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书写认真、段落分明。第四层次是“论证和探究问题”。这是在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论证、探究问题要做到由事达理,做到对问题的升华创新。论证和探究问题也是对考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考查,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要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对提高解题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把握一个原则,以干求肢,即: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必须抓住题目的核心内容,必须明确题目要求,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对于现在综合性的选择题,看清题目格外重要,必须审清题干。
2.组合性选择题往往上下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按顺序做题,搞清楚逻辑关系,把握中心材料与每一小题、每一选项的关系。
3.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要求关键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把试题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4.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干肢关系,然后排除错误题肢,去掉离题远的题肢,选择离题最近的题肢。
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在高三政治课高考复习中,大多数学生在解答主观题能力的提高上与老师的期望相差很大。考纲知识掌握的好坏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与把握解答主观题的要素和方法也是密切相关的。解答主观性试题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是答题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如果看不清设问的要求,“差之毫厘”,往往会导致所作答案“谬以千里”。
第二,能熟练组织知识点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
政治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基本上来自考纲或者课本内容,死记硬背并不能保证自己解答好主观题。因为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时,并不理解知识点的含义,不知道自己所背的知识可以为解答什么样的问题服务。学生复习知识点时,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在解答主观题时按题目要求,熟练组织知识点,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
第三,学会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答题的重要环节。
在解答主观题过程中学会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答题的重要环节,因为材料往往蕴含着答题的角度。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设置答案。
三、要克服解题过程中的错误
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总结自己在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并加以克服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捷径。
1.答题过程经常出现的错误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最常见的是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也有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也有根本搞不明白题目要求考生去做什么,乱写一通。
(2)不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许多学生回答问题观点正确,但是使用大白话来表述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造成丢分。如,表述通货膨胀含义正确的应是:国家发行纸币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而有的考生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等。
(3)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如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方法论表述,正确的表述是矛盾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考生写成矛盾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有就是总担心答不全,原理有用无用的全写上,让教师去找答案,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
2.学生答题出错、不规范的原因
一是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意;二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三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
找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克服,才能在将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加强解题训练
一些考生解答高考题特别是非选择题常见的错误,主要有:审题失误,离题、偏题;思维片面,丢三落四,少答、漏答;层次不清,颠三倒四,不合逻辑;使用口语、生活化语言答题,不会使用政治术语等。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基础知识不牢;二缺少必要的训练,高考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到位。克服上述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研究历年来的高考题型是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研究才能知晓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复习。精心解答高考题,训练培养考试大纲规定的四项能力,有利于有效克服和纠正上述错误。经验表明,高考试题的规范性、科学性,对思维能力训练的合理性、有效性,都是一般的练习题所难以超越的。选做高考题有利于直接进入能力训练“快车道”,直接与高考命题专家“面对面”“零距离”。
2.同类题型归类强化,反复训练。有许多题型,如措施建议类、启示类、原因类、设计活动类等,学生往往思维不够严密,或缺乏创意,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将同类题型归类强化,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掌握解答同类型题的一般方法和窍门,这同样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
3.习题演练不求数量,重在质量。习题训练的目的是掌握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定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无论是选择各地的高考题还是自己编制习题,不能为练而练,不加选择。政治习题的解题往往书写量比较大,有时不同的习题会用到同一个知识点,而且当思考过程完成后,有时的书写就成为一种简单重复,所以在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必须进行精心研究,并从中精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进行训练,发现解题规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丰富多彩的情绪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走进中学》说课稿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初三政治说课稿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意志坚强的表现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十五课第一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