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好习惯受用一生
1、习惯的含义: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发展而坏习惯则会妨碍我们的健康成长。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的身体、思维、行为等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3、中学阶段必须养成哪些好习惯?
(1)有计划消费的习惯 有计划消费习惯的意义: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收支保持平衡, 使我们的消费更加合理,而且还会给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积极影响。还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节约的观念,增强理财的技能,养成有计划做事的习惯,从而有计划地规划人生。
(2)勤于劳动的习惯 劳动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劳动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劳动是一项基本法律义务。作为初中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还可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3)节约时间的习惯
4、怎样培养好习惯:
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好习惯,必须克服坏习惯;要有完善可行的计划;必须有实际行动;要有坚定的毅力。
第二课 积极的生活态度
1、学会生活自理的重要性:
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生活不能自理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
2、具备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做饭菜、洗衣服、整理房间、 购物、乘车、自我安全保护)和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如: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生活作息时间、日常活动和开支等)
3、中学生怎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1) 克服依赖心理
(2) 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如整理书包)家庭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社会生活技能(如怎样做客)等。
(3) 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在家里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主动承担一些家务,遇到问题先想一想,拿出自己的主张。在学校里,主动要求分担一些班级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我们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与监护,我们既要增强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能力;也要善于听取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意见。
4、保持乐观的心态重要性:
面对同样的生活,人们的态度是不同的。乐观地看待生活,世界充满希望,生活中到处是机遇;悲观的看待生活,世界尽是缺陷和丑恶。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5、怎样保持乐观的心态:
(1)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2)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3)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4)要借助运动以保持健康;(5)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乐观的心态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顺利的因素,又要看到消极的、不利的因素;既要看到问题和困难,又要看到前途和希望。
6、人生需要目标的重要性
生活必须有目标的指引,否则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如果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就能按照目标自觉地区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7、怎样实现既定目标:
目标重要,行动更重要。没有行动,一切目标、计划都将落空,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把远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既要坚定信念,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动,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顺利的实现目标。
第三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
1、 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顽强拼博的精神和品质。
2、 意志的特征有哪些?
良好意志的特征有: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
不良意志的特征有: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
3、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磨砺坚强的意志?(磨砺意志的重要性、作用)
初中生处于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培养坚强意志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处理自己当前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自己平安度过青春期, 而且还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成年时对社会的适应与自我完善等问题。
(1) 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必要条件。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2) 坚强的意志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3) 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4) 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4、 我们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1) 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2) 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3) 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4) 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第四课 人不能选择父母
1、 为什么说我们和父母结成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
(1)父母赋予子女生命,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之爱中唯一真正基于血缘的爱。(2)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就使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我们浓浓的日常亲情中,还表现为我们自己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3)法律也确认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被解除的。
2、为什么我们不能挑剔父母?
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而今后的生活只能靠我们自己,父母并不能代替。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尽其所能为我们生命的成长付出所有,他们的爱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础,而每一个生命的辉煌和灿烂都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我们可以选择孝心、选择报恩、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少给父母添麻烦,尊敬、关爱,赡养父母。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父母?
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父母的爱最伟大,他们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尽管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各异,但其本意都一样,都渴望儿女成才和幸福。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父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4、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
(1)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2)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5、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要对父母长辈履行应尽的义务 包括孝敬,关心,赡养父母等等.具体表现在: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段贴心的话语,一杯温暖的热茶,一把舒适的椅子,一份生日的礼物.把孝敬父母长辈落实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去.
(2)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让父母高兴的事 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监护,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理解,尊重,谅解父母,不向父母提不当要求,不增加父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认真学习,少给父母添麻烦.在父母生病时候尽自己能力照顾他们.安慰他们.
(3)将来,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着自己的父母,现在,我们要乘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第五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
1、产生代沟(逆反心理)的原因
随着年龄、生活经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和父母的想法会出现一些偏差,到了青春期这种偏差加大了;我们与父母的生活经历、角色身份、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都有差异。
2、如何跨越代沟?
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我们要尽力克服烦躁与不安,以感激的心情、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3、逆反心理的危害:
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对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害的;会产生对着干的心理。
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果与父母发生矛盾,首先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并且尝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动机;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力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父母息怒;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5、怎样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做到有话好好说?)
A、要谅解父母的过失,要体谅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听从父母的劝告。
B、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试着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
C、作为子女应该敞开心扉,积极地与父母交流,沟通,掌握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说说我们对父母的心里话,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
D、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在家庭交往中,不必与父母太计较。
E、我们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的真实动机。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力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父母息怒。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第六课 换个眼光看老师
1、 如何认识教师工作?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与学生交往。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要担当学生的长辈、朋友,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心理健康顾问以及模范公民等多重角色。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2、怎样理解我们的老师?
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自觉自我反省;主动找老师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谅解老师的过错,构建好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表扬和批评好比加油站,受到表扬不要头脑发热,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受到批评不要耿耿于怀,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让表扬和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努力的动力;让表扬和批评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4、为什么要理解、支持和尊敬老师?
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是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表示敬意,就是给予文明应有的尊严。尊师重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尊敬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教师承载了国家、社会以及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和责任,老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5、我的尊师行动:
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对老师要有礼貌;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多想想老师的困难和苦衷;做错事后能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问好;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6、现代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在新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构建起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七课 行为与后果
1、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有的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
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行为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3、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生活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任何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作为公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
4、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引导与调控的过程。在行为前预见与选择,行为中自律与自控,行为后自省与负责(集中体现)。
第八课 有肩就得挑担子
1、成人的基本标志是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2、树立高度责任感的意义: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给我们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地抗拒不良诱惑。如果不能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违背了法律和道德规范,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和谴责。
3、一个人由于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每一种社会身份都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
4、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职业、习俗、公民原则、道德原则、承诺、养育等。
第九课 承诺的分量
1、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不努力地去实现承诺不仅要受到心灵上的拷问,道义上的谴责,有时还要受到法律上的惩罚。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信守承诺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乃至金钱。
3、信守承诺会得到回报:得到真正的帮助,得到友情的温暖,获得别人的信任,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增强自信心,自尊得到满足,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4、怎样学会承诺?
在作承诺时要量力而行;在承诺后应尽力而为;当承诺无法实现时要取得对方的理解。许诺时要慎重思考,不能随意,坚决履行诺言。
第十课 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1、人生与责任的关系:
(1)责任无时不在,伴随人的一生。(2)一个人所担负的责任往往是多重的。每个人都不仅担负着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还有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3)责任是相互的。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反之,对他人不负责也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2、在生活中,要 勇敢地承担责任,只要是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即便是在十分紧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应该做到临阵不乱,理智面对。
3、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首先对自己负责。一个对自己都不能负责的人,是不可能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负起责任的。
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我们不仅要学好各门功课,还要学习对自己有价值的其他知识。
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自己负责,做一个好公民、好儿女、好学生、好居民;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宽视野,锻炼身体,提高能力。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政治】【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勇于开拓进取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品味生活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情绪——奇妙的“窗口”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丰富多彩的情绪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十五课第一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