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大家在考前对知识点有更深的掌握,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下册政治历年模拟真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部大开发又掀高潮 ②校园文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轰轰烈烈
③共和国60年国庆大典举世瞩目 ④奥巴马访华深化中美对话
⑤青奥会开幕式气势恢宏 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激发国人创新决心 ⑦黄果树瀑布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⑦
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提起节日,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民族节日是
①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维系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的物质纽带 ④一个民 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新兴媒体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右图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①传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
③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 ④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 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 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自从中央提出厉行勤俭节约等“八项规定”、反对浪费的号召以来,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号召国人向好面子、穷摆阔“说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①要通过教育对落后文化予以改造和剔除 ②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的冲击 ③要对传统文化发起“移风易俗”的彻底革命 ④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2014年3月22日,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从北京出发赴荷兰,开启访欧之旅,习近平此次出访的服装以中山装为来源,同时借鉴西方元素进行了当代改良和创新设计。改良版中山装有望成为中国的“国服”。这是因为其
①坚持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征 ②秉承海外元素,体现时代精神
③继承优良传统,融入世界民族 ④凸显中国特色,平添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近年来,流行歌曲、小 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 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 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魄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魄健体”的措施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③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 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
①善于学习、吸收、借鉴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③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21.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 会真善美,弘扬善 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乔布斯曾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这不是关于苏格拉底,这是关于你自己,以及关于你如何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真善美。这反映了
①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③哲学并不神秘,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①“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霍尔巴赫)
②“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A. ①②④ B. ②①④ C. ③①④ D. ④②①
24.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 ,以深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 。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世界的思考 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25.(15分)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2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你就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设计三条合理化建议。(9分)
26.(13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1)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依据是 什么?(3分)
(2)谈谈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道路?(10分)
27.(1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请你谈谈为 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6分)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分)
28.(12分)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 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并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2分)
高二6月月考参考答案
1-5 CBACC 6-10DCCDB 11-15DCDAB 16-20DDBDD 21-24BDBC
25(15分).(1)①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的现象。(2分)
②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生活可喜的现象。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得媒体片面的追求收视率,不顾自身的基本职责,从而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4分)
(2)①国家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3分)
②文化生产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生产出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3分)
③公民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和知识文化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3分)
26、(1)3分
○1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2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3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10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6分)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4分)
27 、(12分)
(1) (6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分)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2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系。面对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分)
(2)○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28题(12分)
(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 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一定形态的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6分)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6分)
大家阅读了上文提供的高二下册政治历年模拟真题,一定要对易错题及时做好笔记,祝大家考试顺利。
翔安区初三政治中考一模试题
2012年常德市中考政治试题
2012年天津市中考政治试题
2012中考政治一模题及答案
2013年初中政治毕业考试模拟卷
2010年山东省莱芜市初中政治练习题
2012年中考政治一模考试试题
2012年中考政治一模调研考试题
2010年河南省中考政治一模试题
2010年中考政治一模试题
2013年中考政治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10年河南省中考政治模拟题
2012年常德市中考政治模拟试题
2013年初中政治模拟试题
镇江市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初中政治期中试题
初四政治模拟试题练习
2012年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政治阶段模拟测试题
长春市2011年政治中考模拟题
2010年河南省中考政治模拟试题练习
2010年揭阳市中考政治模拟试卷练习
2011初三政治中考模拟考试题
中考政治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3年初三政治中考时政测试题
初中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长春市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政治单元模拟测试题
2012年天津市中考政治模拟试题
中考政治模拟试卷及答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