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下是实现人生的价值专题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经济学认为效用是人们对商品有用性的主观评价。比如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极度饥饿的时候甚至愿意以千元高价买下一个馒头。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D.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概念。极度饥饿的人愿意高价购买馒头,说明馒头的价值大小受主体需要程度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A错误,材料中人们愿意高价购买馒头的条件是在极度饥饿的时候,这种选择并不是主观随意的;设问说的是这种现象反映了,B不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D
2.最美故事一直感动着人们,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都是平凡的人物,却做出了伟大的事迹。瞬间爆发的最美精神诠释了对社会、对人民、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为我们的社会道德增添了一抹亮色。这说明()
①最美之所以美在于他们的精神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人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价值观。最美人物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通过为社会作贡献,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故②④符合题意;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既包括精神贡献也包括物质贡献,①说法不准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答案:D
3.2016年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授予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词是: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他们的事迹说明()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就意味着自我牺牲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胡忠、谢晓君夫妇忘我投身于高原教育事业的事迹,说明评价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符合题意;A错误,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部分;B错误,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但关键还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C错误,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案:D
4.好人应该得到好报!河南郑州的年轻人殷永池,因为帮扶一位突然中风的老人,却错过了自己宝贵的面试机会。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后,人们被殷永池的爱心深深感动,10余家公司都想挖走他。殷永池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②价值观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材料未体现,材料讲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③不选;②④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
答案:D
5.2013年8月8日,2013北京榜样大型评选活动投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88岁的陈锦陶老人是年纪最大的榜样候选人代表,同时她也是北京光爱学校年龄最长的志愿者。老人不顾年岁已高,多次坐车去学校为孩子们捐赠文具、生活用品等,甚至还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了捐钱给光爱学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并非主要指物质贡献,②错误;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6.以下说法与漫画《钱不能乱花》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和驱动作用 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漫画反映了小时候攒钱与长大后攒钱的目的不同,不同目的的背后是相应的价值观在发挥作用,②当选;不同年龄赞钱的目的不同,并指导不同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③中关键夸大了主观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答案:D
7.201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一句中国古语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说明我们现在的干部遴选机制应注重丰富的基层经历和牢固的群众基础,这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干部遴选机制注重丰富的基层经历,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入选;干部遴选机制注重牢固的群众基础,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④入选;①③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D
8.不同年代的年轻人追求是不同的: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山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当今,尽管大锅饭铁饭碗的模式早已被打破,但一些人却仍然热衷于到机关去,到体制内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社会主流价值观决定人们的职业选择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当今,尽管大锅饭铁饭碗的模式早已被打破,但一些人仍然热衷于到机关去、到体制内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反映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切题;不同年代的人追求不同,反映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正确切题;②与题意不符;③说法错误,价值观不能决定人们的职业选择。
答案:C
9.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旧址就是春秋战国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一个帝王无信、自取其辱、身死国亡;一个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强势壮。这告诉我们()
①不同的价值选择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 ②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左右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不同的价值观会驱动人们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①错在决定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夸大了关键人物的作用;③④正确切题。故选B。
答案:B
10.当我国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时,人们开始羡慕西方的文明;当我国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人们开始热衷于传统热国学热,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羡慕西方了,从而开始回归传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传统热国学热的出现说明()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在人均GDP接近3 000美元时,人们的价值追求由羡慕西方转到回归传统,这表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应选,人们的价值追求由羡慕西方到回归传统,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②应选。③④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实现人生的价值专题练习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政治试题栏目。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