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这篇2014七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是查字典政治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一、(从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345678910
CDCAAADABA
11121314151617181920
B A C D B B C B D D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1)农村青年张强的行为说明了他具有公民意识。(2分)
(2)启示:青少年要做一个号公民,必须自觉增强公民意识。树立公民意识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6分)
22. (1)错误。理由: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3分)(2)错误。理由: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或: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分)(3)错误。理由: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分)(4)正确。理由: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3分)
评分说明:每小题判断1分,简要理由2分。理由必须从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回答才可得分。
23. (1)材料一说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材料二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材料三说明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6分)
(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分)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药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力,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同破坏宪法的言行作斗争。
(3)首先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其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2分)
24. (1)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是错误的。(1分)因为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你想别人对你负责,你也要对别人负责。在我们为别人负责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是一致的。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3分)
(2)负责任是需要承担代价的。①学习、工作或对生活中需要照顾的人负责,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②负责任需要我们承担某些精神上的代价。③负责任需要我们放弃一些个人的兴趣和利益。(6分)
25. (1)事例略。感受如生气、愤怒等。(3分)
(2)从法律援助方面可以采取的策略: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手段寻求帮助,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2分)
从心理调节方面可以采取的策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2分)
从伦理道德方面可以采取的策略: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2分)
(3)关心班级里生活困难的同学。看到所在学校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学校、老师提出你的建议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3分)
26. (1)①假如李清就在你身边,你将用哪些知识说服他回家 ?②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4分)
(2)第一个问题;①未成年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②作为未成年子女要在精神上给父母以必要的慰藉;③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第二个问题;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引导他们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③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违法网吧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只要问题紧扣材料即可)。(4分)
查字典政治网给您带来的2014七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们情感目标的分析及策略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提升体验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活经历中探索生活的意义
如何实现教学中的课堂有效提问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培养学生做人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教学建议
培养孩子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
引导教育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关注生活 使小学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追求有效地教学策略
怎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自信心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
立体式教学——思品教学新的载体
教师怎样适当把握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如何有效开发《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
浅谈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性
品德教学新形态 对话教学
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以《千与千寻》谈儿童成长
《班队干部大家选》课堂记录
浅谈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效果
浅谈新教材“推开那扇门”
做开明师长 善待孩子的童真、童心
怎样走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误区
欺负类儿童的人格特点的探究及展望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教学建议
浅谈德育课程教研的“分片教研活动”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