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民主
C 人民民主专政 D 阶级性
2、人民民主的特点是
A 对人民的民主,对敌人的专政 B 全体公民的民主
C 多数人的民主,少数人的专政 D 广泛性和真实性
3、十一届全国人大到会代表2988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到一定比例。这反映了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公民民主权利具有法律保障
4、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和村民自治启动十多年来,我国有80%的农村已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这表明
A.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B.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D.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具有真实性
5、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是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权利中属于人权的是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政治权利和自由
C 监督权 D 生存权和发展权
7、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A 监督权 B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政治自由 D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8、2010年3月两会联袂举行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适时推出了参会代表、委员的博客群。在代表、委员的博客上,公民可以键议天下,发表网友社论。材料中公民依法享有的是
A.言论自由权 B.提案权 C.申诉控告权 D.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9、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这表明:
A.劳动者的权利就得以实现 B.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同的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1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享有民主 ②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与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这里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在
A.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B.劳动人民范围内进行的
C.统治阶级范围内进行的 D.一部分人范围内进行的
13.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160名广东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首次出现农民工代表。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表明
A.农民工平等的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B.我国已经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C.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展
1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意味着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
B.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C.公民都应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公民的言论、集会、游行的自由不受约束
15、根据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对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一般实行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差额选举 ④等额选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前提是
A.召开信息发布会 B.赋予公民广泛的民主权利
C.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D.决策机关自律活动
17、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从公民的角度讲,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①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
②提高法律素养和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完善法律,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生活的法律保障
④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都是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B.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C.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层政权组织
③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浙江湖州三名打工仔在追小偷时,对其拳打脚踢,把小偷逼得跳河并眼睁睁看着他淹死。法院审理认为,三人的行为已构成杀人罪,分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上述材料警示我们
A.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B.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法的制裁
C.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
D.应坚持人道主义,对一些小的错误应睁一只眼闭一
22、近年来,国内网站纷纷开设两会直通车、网上大会堂等论坛,网民热论国是。这表明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3、某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A.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B.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有效途径
C.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24、自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各地交管部门针对高发区和高发时段,高密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有人认为,这一行为侵害了司机的权利。这一观点
①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②坚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没有看到公民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
④没有看到公民应该先履行义务才能行使权利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①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有同样的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平等享有民主权利
③体现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二、问答题(50分)
26、(12分)某单位一女职工听说本单位领导有经济问题,便进一步夸大事实,四处散布该领导受贿数万元,闹得满城风雨,直至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专案调查后,方澄清事实。事后有关部门找她谈话,指出她的错误,她却振振有词地说,《宪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监督权,拒不认错。
假如请你做做这位女职工的思想工作,你准备怎样对她说?
27、(12分)某市政府在房地产开发计划中,忽视有地农民的利益,强行占用农民耕地进行土地开发,引起了市民的强烈不满。
请问,如果作为该市市民,你可以通过那些渠道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8,(1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
问题:说明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的理由。
29,(13分)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某市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诺:政府要为本市所有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尽快使本市城乡所有居民都能参加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政府不断增加投入,继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的水平。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本市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行列。
问题:该市政府为什么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医保问题?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