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高考政治知识网络推陈出新 习题练习熟能生巧
名师指导高考政治复习:四方面入手提高成绩
高考冲刺复习:政治看题抓中心答题练套路
高考政治复习
高考时事政治20题
高考政治复习备考要点
2013年高考政治:11月4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高考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高考政治: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政治选择题:寻找最合题意的选项
高考文综复习:三“管”齐下夺高分
应对考纲变化政治:应加强时政热点内容训练
对上班期间“敷面膜”不要“雾里看花”臆测
高考政治复习:回归教材 联系实际
高考政治考点双测: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高考政治复习: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
高考政治复习:将知识落实到能力
高考政治复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高考辅导:政治百天冲刺复习须抓好两大环节
高考各科复习关注点
2015年10月20日国内及国外时事政治新闻
高考政治辅导:百天冲刺复习要抓好两大环节
高考文综复习:记清概念解区位分析命题谈对策
高考新方案 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
高考冲刺复习指导:文科综合
政治:临考一搏赢在技巧 提醒克服“忙盲茫”
如何处理文科综合复习中的热点问题
文科综合考什么
政治复习要学会沙里淘金 时政不用花太多功夫
高考政治复习:实践理解要避免误区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