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给“油菜花热”来碗清凉剂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推行家庭教育法要避免致命的自负
2016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习近平同捷克总统举行会谈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建立中捷战略伙伴关系
小区停车费不宜完全市场化
2016浙江省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高考二模后复习政治要强化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时政热点:关键是“能下”,难点是“真下”
七年级政治知识点:丰富多样的情绪
李克强: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怎样提高高考政治的成绩
初中政治知识点精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总结:责任
古城镇旅游,该不该围城收费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6年高考时事政治复习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指导:图表式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货币的种类与形式总结
建设车厢文明还需温情引导
初一政治知识点归纳:科教兴国战略
2015-2016浙江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带答案)
苏教版政治下同步习题小测第15课初二
初二政治知识点精选:认清基本国情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价格的决定与变动知识点
高考百日冲刺时事政治复习应对全策略
“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底气和关键
浙江2015-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带答案)
初二政治下《隐私受保护》课后检测
七年级政治知识点:学会调控情绪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