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政治寒假作业: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32)内因和外因(33)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4)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35)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36)坚持适度原则(3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40)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89.内因和外因
(06文综上海卷)41.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其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决定物质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15.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财改、科技项目等方面的扶植力度有些地方逐步脱贫致富,但少数地区仍未走出困境.这个现象说明(C)
A.对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B.外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作用
C.内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变化的根据
D.外因有时也能起决定作用
4.(08全国一卷)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B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08海南卷)22.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C)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90.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06文综全国卷I)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7)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10分)
①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自力更生和对个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对外开放要和我国实际上结合起来,自力更生是更刀利用外部条件的前提;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06政治广东卷)3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啧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2)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技术落后的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成功追赶?(10分)
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既要看到我们在技术上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又要看到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潜力,能够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3分)
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2分)
③要正确处理内外因的关系。技术落后的企业,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内因,努力创新。(3分)
④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要在实践基础上反复探索、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成功追赶。(2分)
评分说明:(2)的每个要点说出原理给1分,能够结合材料分析给1分或2分。若不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只简单罗列原理。本小题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
(08全国二卷)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如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5)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10分)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是战争朝胜利转化的内因,包括驼峰航线的开辟等在内的国际支持,是促使战局尽快实现转化的外因(2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威廉凯宁强调战争物资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国,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5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改善了中国抗日武装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战局的积极转化(3分)。
91.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06文综北京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要任务。完成2426题。
25.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在钢铁、水泥等行业显现。推动这些行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任务。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说明
①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③要注意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④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16)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23.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D)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2007年高考政治上海卷)23.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B)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5.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①共性离于个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变化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D)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40)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7)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10分)
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理; (5 分)从玉米深加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来统筹考虑相关政策,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普遍联系的观点。(5分)(如果答出根据中国玉米加工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条件不同,因而不能照搬美国的作法,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或者答出玉米加工业发展规模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体现了量变质变的规律,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30~31题。
(08全国二卷)30.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B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06政治江苏卷)10.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D)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08海南卷)21.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3.坚持适度原则
9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06文综天津卷)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回答31~32题。
3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 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06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从天花的泛滥,到人类经过艰辛探索制服天花,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从天花的肆虐,到接种人痘和牛痘,直至天花的最终消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3)①世界各国防控禽流感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要在加强整个国家防控体系的同时,加强防控禽流感的国际合作。②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有其客观规律,要认识和利用其内在规律,形成防控禽流感的对策。③防控禽流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既要充满胜利的信心,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8.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B)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2)古希腊著名政治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 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8.(32分)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 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答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全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图10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1分)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取之不尽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
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评分建议:考生只要从辩证两个方面评价,均可酌情得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08江苏卷)3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B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08江苏卷)30.右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C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9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五: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另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08山东卷)(6)结合材料五,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7分)
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③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97.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寒假作业: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