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我们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从而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因此,本课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本课还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小结,也是对下册具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个提示。
2、本课的知识结构:
全课由三个框题组成。三个框题的内容密切联系,主要阐述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第一框题“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规定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三方面论述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特征,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第二框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从三个不同的侧面(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具体阐述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第三框“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从公民的合法权利入手,介绍了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从而阐明了宪法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
3、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宪法的尊严。
(2)、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对比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3)、知识:各考点。
4、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1)重点:各考点。
(2)难点:考点34、考点35。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却容易使学生认为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事,不如具体的法规如刑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和使用的法律来得具体。宪法好像离我们很远,与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尚显薄弱,对宪法基本精神的了解、理解和运用都还远远不够,宪法被置于神圣的高台,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隔开了一段距离;当“违法”这个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日常用语时,“违宪”对于公众却还有几分陌生。
2、学生的需要: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认识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内容设计
1、教法学法:
(1)教法设计:引导、举例、设疑、点拨、解释、预测、总结
(2)学法设计:阅读、分析、理解、对比、探究、归纳、概括。
2、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
3、教学内容:
【导入复习】
有人说:“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类似太阳系中的太阳,所有其他法律必须依赖它存在,围绕它旋转。它是母法,是法律中的法律。”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
我们这堂课通过复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考点扫描】
(一)①提问: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等。
②展示:考点31、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识记)
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预测:
④巩固:
(二)①探究: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议一议”——谈谈你对“权大没有法大”的看法。
用此栏目引发学生思考、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深入研究“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明确无论是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②展示:考点32、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识记)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遵守这一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A、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B、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C、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
围内活动。”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遵守宪法方面,应该而且必须为其他团体和组织做出表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也没有超越与法律的特权。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的行为。A、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举例:见义智为;遵守公德);B、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举例:猎杀野生动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C、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举例: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
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不是一句空话,而要求每个公民自觉遵守。
③预测:
④巩固:
(三)①提问: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
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能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对照社会生活的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和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②展示:考点3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识记)
由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由宪法所确认的公民义务是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利;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以及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公民享有社会经济权利;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权利;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
除以上五项之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③预测:
④巩固:
(四)①提问:如何理解毛泽东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
②展示:考点3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一是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二是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撤销和宣布无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程序:提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通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③预测:
④巩固:
(五)①提问:你能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学生讨论,交流观点,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②展示:考点35、列举我国宪法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理解)
宪法是根本大法,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和政府有保证其实现的责任。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24项条款中,涉及公民权利的条款有18条,规定了公民20多项自由和权利,涉及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批评建议、控告检举、劳动、休息、养老、抚恤、保护妇女儿童、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
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立法保障司法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非写进宪法就完事大吉了。相反,必须有相应配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了具体而明确的法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就有章可循,但法律的实施还得靠司法系统,包括以律师、检察官、法官、舆论监督力量等一整套广泛的社会力量相配合。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设立民事、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庭。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相应的审判庭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依法进行审理,保证公民合法权益。
在司法保障方面,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预测:
④巩固:
简要串讲其他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要进一步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进而能产生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充分认识宪法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
“分配制度”理论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编辑推荐]高中政治第一节课怎么上?
课改到底改什么──致累并快乐着的中学政治教师们
认同民族身份,感悟文化底蕴──《文化生活》教学案例
优化《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扬起有效教学的风帆
评好试卷 提升能力
在平行教学中学会反思,体验成长
科学创设情境,促课堂有效生成
教学片段设计:生命的色彩──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树立“三个观点”坚持以德育人
选取相近例子,提高哲学课堂质量
新课程视野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整合策略
解读“贸易壁垒”
高中政治课阅读教学的四种策略
思想品德素质的生成
解读“经济效益”
正确把握关于认识的几对关系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问题的优化
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知识解读《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学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新课改下探究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星光大道──听冯卫东教授专题讲座有感
案例分析法与哲学教学
小议奖励的万花筒
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方法及应用
手势肢体语言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运用
掌握思维导图法,提高学习实效性
教学片段设计:最完美的树叶──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