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维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能力目标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人是,努力增强对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斗争,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难点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8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
大屏幕展示:
材料拾钱捐献 失主索还
本报讯 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某以个人名义把拾到的钱捐了某贫困地区。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门来要钱。失主一脸的委屈,拾者连声喊冤。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献?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
宋女士认为,王某承认捡到了她的钱,就应把钱还给她。谁把钱捐出去的,谁就应负责把钱追回来。王某却说,他拾到钱后曾经到处寻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
成都市慈善总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他们没有遇到过,但一旦以个人名义填写了认捐书,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说,这笔钱王某是要不回来了。
四川华楚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说,王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受赠部门因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钱的来源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负返还义务。
议一议: ①你认为王某的话又没有道理? ②拾来的钱能捐献吗?
小结:这个案例涉及到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保护问题。
2、板书: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二)讲授新课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06页材料)
大屏幕展示:看图回答问题
①拖拉机就是该农民所有的: 。
②该农民拥有这台拖拉机后对该拖拉机分别行使了哪些权利: 。
③该农民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
由此可见,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板书)
(1)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教师讲述:
该农民在买回这台拖拉机后便拥有了这台拖拉机的财产所有权。因此他分别对这台拖拉机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四项权利就构成了财产的所有权。该农民之所以能够对台拉机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就是因为该农民对拖拉机享有财产所有权。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呢?
板书: 占有权
使用权
财产所有权
收益权
处分权
相关链接-(P107页)
占有,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实际占有和控制。
使用,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的运用、利用。
收益,是通过占有、使用、经营、转让而取得的经济收益。
处分,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某种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理、处置。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当公民对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时,公民才享有财产所有权。
在这四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的处分权,因为其他三项权利其他公民是可以分享的,而唯独处分权只能由财产所有者行使。
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到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探究讨论: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
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 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
B、毒品 E、通过贪污、受贿取得的财产
C、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元钱 F、公民在书店里买的书
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如选项中的 A、D、F 就是合法财产,而选项中的 B、C、E 就是非法财产。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两种则是取得财产的方式和方法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了财产的合法性。
情境活动二:
2001年11月12月间,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李某、张某等四人,趁天黑用铁锤将独行的妇女从背后打昏,然后抢走财物。在短短的20余天内,作案9起,致使8人受伤、1人死亡,共抢得钱款1万余元。2002年2月5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判决,以抢劫罪分别判处李某、张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受个人全部财产,另外两名案犯被判处有期徒刑。
说一说:
(1)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犯罪的法律责任?
(2)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
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采取刑事法律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犯罪的法律责任。
我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2)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①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
民事法律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的?
情境活动三:各抒己见
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
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
①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属于甲)
②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通过民事法律的途径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③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依据民事法律,首先确认财产的所有权,然后判决返还原物)
教师讲述: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运用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②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刑法设专章明确规定了侵法财产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并对其规定了最严厉的刑法处罚措施。例如,案例1。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和惩罚各种侵法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使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3)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情境活动四:议一议(见教材P108页材料)
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王某和李某等四人在一起打麻将。最后,李某输给王某1200元钱。由于当时李某钱不够,王某便让李某写了所欠700元的欠条,说好过一个月后还清。2003年2月,王某要欠款时,李某拒不给钱。王某一怒之下凭借欠条将李某告上了法庭,请求法庭为自己追回李某所欠的700元钱。经法庭审理判决,李某给王某所写的欠条无效,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为什么法庭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据法律予以追求和处罚。
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4)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情境活动五:出谋划策(见教材P108页图文材料)
大屏幕展示:(教材P108页)
小明应该怎么办?请你为他出个主意。(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教师讲述:
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
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六:各抒己见
村民老张7年前与村委会签约,承包了南山坡上的一块山地,承包起20年。老张在山地载上了苹果树。这3年,老张的果园大丰收。村委会改选后,新上任的村干部以原来的租金不合适为由,告诉老张原来的签约无效,今年收获的苹果由村委会支配,老张没有答应。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村干部指示村民将老张果园里的苹果全部摘下,分到了各家各户。老张欲哭无泪,痛心至极。
村委会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村委会的做法侵犯了老张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老张应该怎么做?(老张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延伸和体现。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教师讲述:
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积累的这么多的财富,一旦人死去之后,该怎么处理这些遗留财产?遗留的财产该留给谁呢?
这时就出现了财产的继承问题。通过继承来完成对死者生前遗留财产的处理。伴随着继承,就出现了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那么,什么遗产、什么是继承权?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法律又是如何保护公民享有这一权利的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概念。
什么是被继承人?什么是继承人?什么又是遗产?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
(请同学们学生阅读教材P110页第一段教材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划出相关概念。)
情境活动七:
王某全家三代六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退休在家,弟弟是某中学的教师,儿子小明刚读初中。王某夫妇开办服装店,已有存款 42 万元,王某个人财产还有图书、字画等。天有不测风云,王某因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自己的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
探究思考:
哪些属于王某遗留的财产? 王某遗留的财产在继承时应该如何分配?
友情提示:
在上述案例中,死者王某遗留下了财产,因此死者王某是被继承人;王某的妻子、儿子、父母、弟弟都在继承人的范围内,因此他们是继承人;王某和妻子合办的服装店、存款中属于王某的那一部分以及王某自己的图书和字画属于遗产;上述继承人中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就享有了财产的继承权。
综上所述: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继承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被继承人是指遗留财产的死者。
继承人是指承受他人遗产的人。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遗产必须具备的打三个条件:
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案例5中王某遗留的财产在继承时应该如何分配?
这就涉及到公民的遗产继承方式。
依照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2)公民的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①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教师讲述:
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教师讲述:
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只有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如何继承呢?这就有个继承顺序问题。
②法定继承顺序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继承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她们行使继承权的时间是不一样。依据《继承法》如果将六类人排序的话,最先进入继承顺序的人应该是配偶、儿女、父母,在这三类继承人都不存在情况下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方可进入。 继承的顺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了。
法定继承顺序:
遗 产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教师讲述: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婚姻法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情境活动八:(见教材P111页材料)
2003年11月25日,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工柳某突然病亡。当安葬万柳某后,柳某11岁的养女柳莹却进不了家门了,因为父亲生前购买的三套房子一套被姑姑强占了,一套住着租户,另一套则是铁将军把门。小柳莹幸被好心人收留才免遭流落街头之苦。小柳莹的姑姑说,小柳莹不是他哥哥的亲生孩子,不应该有继承权。这件事让新格律师事务所的冯律师十分气愤
小柳莹是否有继承权?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小柳莹享有继承权。)
在这里,小柳莹的合法的继承权被侵害了。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
就上述案例,以假如我是小柳莹或假如我是冯律师为题,进行口头交流。
(小柳莹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知识点:
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其中,民事手段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刑事手段是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②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③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④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⑤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四)我的能力测试
请你选择(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表明( )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B.我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C.私有财产比公有财产需要保护 D.私人的所有财产都应保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财产的权利 B.财产所有权包括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C.在路上拾到他人的钱财,我们也享有财产所有权 D.公民的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3、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普遍做法是 ( )
A.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B.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C.通过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D.通过宪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4、某公民在获得体育彩票特等奖500万元后,捐款50万元给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灾民,其行为是 ( )
A.对自己财产依法占有 B.对自己财产依法使用
C.最自己财产依法处分 D.对自己财产依法收益
5、我国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在法定继承当中分成两个顺序,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继承顺序的是 ( )
A.子女 兄弟姐妹 父母 B.配偶 父母 外祖父母
C.子女 配偶 兄弟姐妹 D.配偶 子女 父母
6、下列属于我国继承法确认的遗产有( )
①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②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③家庭的全部财产 ④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的理解(20分)
7、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第二十二条决定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请问:当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10分)
答: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制止犯罪行为。
8、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我国采取哪些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10分)
答:财产所有权是指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9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2.情境导入
大屏幕展示:(教材P112页材料)
议一议:以上所列举的属于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上述材料所列举的属于属于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1)我国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相关法律
情境活动一: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
材料3:武汉一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他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让外国人也能熟练地使用;后者在传统水龙头把柄上钻4个孔,一开水龙头,把柄便溢水自洁。
3项发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业宁波天安集团,该集团3个月前投资200万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开发,胡登煌凭专利技术拥有公司股份10%。
胡登煌的家人说,胡登煌自幼爱好发明,去年3月至今已申请10项专利。
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
①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智力成果有什么价值?(智力成果具有经济价值,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②什么是智力成果?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教师讲述:
智力成果具有经济价值,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那么什么是智力成果呢?
板书: 科学技术成就
智力成果(就是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 发明创造
文学艺术作品
相关链接(教材P113页):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是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课题中的无形财产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
商标权
无形财产(知识产权) 著作权
专利权
③我国有关法律对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是怎样规定的?
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既是对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也为制定保护智力成果权的其它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保护智力成果权都有哪些法律法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详见教材P113页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13页材料)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议一议:初中学生的作品有没有著作权?
(2)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我们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谈一谈:
※ 自己身边有没有侵犯未成年人智力成果的行为?
※ 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室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吗?
※ 学校应当为青少年获取智力成果创设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
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明确规定不让下载的,下载后就构成侵权;临摹名家书画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不属于侵权行为,若有其他动机而又没有征得名家本人同意,则是侵权行为。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享有智力成果权,而且为了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权,国家先后通过立法来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来维护和保护智力成果权呢?
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14页材料)
材料:江辉是某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别看年龄小,电脑知识可丰富了。她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个人网站的内容,她把本版同学的优秀作文全部上网公布,网民可以随意浏览。
你说我说:
汪辉的做法对吗?
假如自己的作文被汪辉在网上公开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办?
教师讲述: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应不断加深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我们中学生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活动,尊重他人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呢?(保护智力成果权有哪些方法呢?)
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可能实现真民主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民主话语建构
对当今时代和世界形势的估计
欧亚洲际高铁改变地缘政治
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与安全形势
地缘政治思想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德国
作为全球性战略问题的“南海问题”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印度
华盛顿在俄罗斯和中国的第五纵队
资本主义的不均衡发展与危机——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10届论坛综述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二战后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国外看“中国道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破碎的欧洲秩序之梦
“布什主义”与美国新保守主义
美深度激辩对华政策 质疑对华“接触”是否有效
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战——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
美国霸权没有死 衰落中仍通过暴力开展攻势
全球反法西斯格局中重新评价中国抗战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6课参与政治生活练习题
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形成及影响因素
从中美比较看中国道路的意义
民粹怒火将重塑美国民主党
冷战时期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楔子战略”
盘点普京是如何被外媒“失踪”的
南海、东海还是台海?——美国“可控混乱”理论的新冒险
普京的三剂“颜色革命”解毒药
从“中国崩溃论”看美国对中国研究的误区
俄罗斯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
竞争与合作:大国之间如何相处?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