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职能是高一教材中的一个基本知识,历年高考经常出现。其中关于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货币的这两个职能,可以从教材上讲的几个方面去把握,但是学生是不好具体掌握的。
我认为按下面的办法去把握既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太难理解;老师讲解也容易。
那就是根据货币发生转移的时候有无商品的转移来确定。如果此时只有货币发生转移,那么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果此时既有货币发生转移,又有商品发生转移,那么此时货币就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可表示为:
图一中表示的就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同时发生了转移,此时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图二中只是货币发生了转移,没有商品的转移,此时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例如,1.消费者在商店花了10元钱买了5斤苹果,此时货币从消费者手里转移到商店,而商品却从商店转移到消费者手里。在这一交换过程中,既有货币转移(10元钱从消费者手里转移到商店)又有商品发生转移(5斤苹果从商店转移到消费者手里),此时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2.如单位给职工发放工资1000元,此时只有货币发生了转移,却没有商品同时发生转移。货币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又如,(2005年高考题)商店的衣服标价50元,小王花了40元买了回来。这里的40元就是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商品(这一件衣服)的转移(商店到小王);又有货币(40元钱)的转移(从小王到商店)。
用这一方法在讲述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在图二中所说的这种情况,只有货币发生转移没有商品发生转移,其观察点只能是在货币转移的那个时候。
譬如,在赊账买卖的情况下,从长时间来看,还是既有商品转移又有货币转移的,只是说在货币转移的那个时候没有商品转移(商品在之前或者是在之后发生了转移),在这个场合中货币实际是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以上办法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希望能够给大家教学带来一点方便。
练习:
1、10元钱可以购买5斤苹果;
2、小张花了10元钱买了5斤苹果;
3、小张昨天在商店赊了5斤苹果,今天去付了10元钱;
4、小王昨天领取工资1000元。
答案:
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支付手段;4、支付手段。
2015龙岩一中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一政治试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
精编高二政治下学期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后练习答案
发改委解读:改革先行 加快释放“双创”活力
经济热点:以宽容鼓励,促进“提速降费”深化继续
2016高一政治上册10月月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6学年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知识总结:高一
社会热点:少一些“要不要管他人家事”的纠结
2015东台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政治试题
2015-2016新津中学高一政治10月月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发改委解读:聚焦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2015承德市联校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政治试卷
传统技艺如何摆脱生存困境
2015镇江市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2015武鸣高中上学期高一政治期考试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破解儿医短缺不能仅靠服务价格调整
文化热点:“励志小偷”,走不出成功路
文化热点:高校“替课族”,替与被替都不该
2016年高一上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文化热点:高校双创时代的恐慌与期待
2015宁波市八校联考高一政治试题
第一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高一政治检测试题2015
社会热点:信息泄露,该谁来为“安全”负责?
2016学年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随堂测试
重庆一中高高一上期考试政治试题卷2015
“APP布置作业”虽好,但须谨守底线
2015许昌六校高一政治上册第一次联考检测试卷
文化热点:“脏烟灰缸奖”能否帮影视作品“戒烟”
网络收费信息泛滥缘于法律不明确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