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②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反对:不尊重规律的主观蛮干的冒险主义(唯心主义);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形而上学)。
运用:培根说过: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
7、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承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所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
【联系观】
8、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物有条件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反对孤立的看问题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运用:用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
9.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忽视联系,也不能否定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否则就会受到联系的报复。(2)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固有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法论:人们既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10、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反对: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及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辨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处于统帅地位。部分也影响整体。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中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统帅和决定的地位,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合理组合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欠佳组合,就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整体和部分又是联系的,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发挥依赖各部分功能的发挥,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状决定整体的性状及变化;部分又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有部分的功能,整体性状影响决定部分性状及变化。)
方法论:①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反对:没有全局观念;忽视局部的作用。
运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观】
12、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用: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如何理解?
13、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的变化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事物看成静止不变;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辨析: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实质)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①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弄清事物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③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运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体现了什么哲理。着力自主创新。
15、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时存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反对:片面强调外因或只讲内因的错误观点。
运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坚持对外开放。
16、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信息地向前发展。(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事物在总体上的数量没有变化,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具体要求:①坚持适度原则;②不失时机促成飞跃;③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优化结构。
反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
运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体现的哲理。
17、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
内容: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的成长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对新事物的成长持怀疑态度;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条直线,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运用: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2014泰安市初初三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2014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思想品德模拟试卷
2014年初中九年级政治上册试卷
2014年初中九年级政治上册模拟试卷
2014年初三年级政治试卷答案
2014年初三年级政治模拟试卷
2015人教版初三上册政治期末模拟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年级政治测试卷
人教版初三年级政治下册试卷
2014年九年级政治模拟试卷
2014初中三年级政治下册模拟试题
2014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2014年初中毕业会考非选择题
2014年初中九年级政治试卷
新苏教版初三年级政治测试卷
2014年初三上册政治期末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政治期末测试题
苏教版初三年级政治试卷试题
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政治试题精选
2014年初中三年级政治下册试卷
初三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鲁教版
2014年初三社会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5九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014年初三政治月月考试题
2014年广东初三政治模拟试卷
天门市2014年初三考试政治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2014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试卷
2014年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