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具有较强的学科化特点,难度有些高。所以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就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文为同学们整理了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知识点,详情如下:
【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知识点】
【知识点概述】
(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①分析。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②综合。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③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只有对各要素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事物。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创造性思维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和解决新问题。分析综合过程伴随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的认识能力会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惊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须注意: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知识点理解】
全面理解这一知识点,需明确两对“关系”。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思维方法属于意识范畴,是对客观物质对象的正确反映,故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积极作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事物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反映。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体。整体与部分在含义、地位、功能等方面均有差别,分析与综合作为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正是这种差别的反映。但整体与部分又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且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所以,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要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合理想象必须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创造性思维也强调面对实际提出和解决新问题。正因这些思维方法和过程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所以它们是科学的、合理的、富于创造的,其作用自然是积极的。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起积极促进作用。思维方法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认识范畴。故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亦需立足实践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人的认识潜能,实现超越,取得惊人成果。
【趣例赏析】
1894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在苏格兰一个山头上度假。一天清晨,他看到云雾从山谷中滚滚涌出。他想:云雾也能用来探测粒子吗?对这一奇特想象,他立即进行实验,结果研制出名为“云雾室”的装置,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有次在酒馆喝酒,看见啤酒瓶里不断上升的气泡,触动了灵感:“威尔逊能利用气体中的液滴进行研究,我怎么不利用液体中的气泡来胜他一筹呢?”后经研究,他制造了“气泡室”,特别便于研究高速度的短寿命粒子。1960年,格拉塞也获诺贝尔奖。
简析:上述事例生动说明,合理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因为合理想象不是空想、幻想,它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这也说明,它能与实践结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事例还告诉我们,顿悟思维、求异思维都属创造性思维。它们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建立在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规律探索基础上,故而在我们认识和改造的活动中大放异彩,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指人们的劳动产品”,这一说法 ( )
A.扩大了商品的外延,但内涵是准确的
B.扩大了商品的外延,内涵也不准确
C.缩小了商品的外延,内涵也不准确
D.缩小了商品的外延,但内涵准确
2.下列关于判断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判断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B.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C.运用概念作出判断是认识深化的标志
D.对事物的断定如果发生了变化,就会自相矛盾
3.之所以需要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是由 ( )
A.认识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B.逻辑思维过程决定的
C.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D.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
4.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 ( )
A.比较分析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阶级分析的方法 D.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5.我们在思维中进行推理,要获得新的正确认识,必须注意 ( )
①推理时所运用的概念要正确、真实 ②推理时所运用的判断必须正确、真实 ③必须严格遵守推理规则 ④推出的结论只要符合人们的愿望,推理前提的正误无关紧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一个人夸口说,他要用二十七个菜招待客人,当菜端来时,只有炒韭菜、拌韭菜、煮韭菜。客人问之,主人曰:三九二十七也。这个笑话,从思维形式角度说,错误在于 ( )
A.判断不符合实际
B.前提和结论都错误
C.推理规则不正确
D.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不一致
7.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在理性思维中属于_________形式。 (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科学理论
8.上题所运用的思维形式的作用是 ( )
A.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我们进行逻辑思维,一刻也离不开它
B.判断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正确运用判断是正确进行推理的必要条件
C.推理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D.科学理论是一切行动的指南
9.下列对分析与综合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分析就是综合,综合也是分析,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综合需要分析,分析否定综合,系统综合正是如此
C.认识事物首先要对其各要素进行综合,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
D.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二者是统一的
10.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段话中的三个判断都是真实判断,因为这三个判断都是 ( )
A.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B.进行推理的必要条件
C.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D.符合客观实际的断定
11.毛泽东的这段话是一个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 ( )
①推理的前提是正确的 ②遵守了推理规则 ③是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过程 ④是用归纳推理形式推出判断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在思维中作出判断,基本的要求是 ( )
①判断必须真实、准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②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 ③客观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某些判断也不能变化 ④判断应当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毛泽东说:“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这说明 ( )
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C.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D.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俗话说:“一叶知秋,一燕知春”。这些说法表明 ( )
A.推理是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B.思考在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D.推理必然能获得新的正确的知识
3.古时候,人们砍树全靠斧子,一天也砍不了几棵。一天鲁班爬山的时候,一不小心脚被带齿的小草划破子。这件事启发了他,他用铁片打出了一把带齿的锯,用它来锯树又快又省力。这个故事说明 ( )
A.只要大胆去想,大胆去做,就会有所发明创造
B.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瞬间在人脑中产生的
C.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D.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会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得到甚至惊人的认识成果
4.我国古代有则寓言,说的是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从思维形式看,这个结论的错误在于 ( )
A.不符合推理的规则
B.推理的前提不正确
C.判断前后相互矛盾
D.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不一致
5.下列选项中属于真实判断的是 (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一定能制造出永动机
6.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波长,这才明确光的颜色的本质。这一事实说明 ( )
A.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B.只有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
C.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是惟一科学的思维方法
D.只有对事物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7.“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的过程
B.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获取大量真实的感性材料的过程
D.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考过程
8.概念在思维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
A.人们掌握了它,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
B.能突破直观局限,真正理解客观事物
C.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是获得新认识的起点
D.概念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三、简答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技术,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辨析题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就要在认识现象时进行分析,认识本质时进行综合。
五、论述题
材料一: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三十年如一日,观测了750颗行星并记录了其位置的变化。但由于不善于抽象思维因而终究未能揭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当真理碰到鼻尖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材料二:第谷的学生开普勒精于抽象思维和政治推导,因而能够借助于老师积累的宝贵资料,提出了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
材料三:马克思持续40年研究政治经济学,几乎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正如他自己所说:“白天去博物馆,夜间写作”。“为了它,我已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马克思认为,“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资料”,并探讨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拉法格回忆马克思时说:“思考是他至上的乐事,他的整个身体都为头脑牺牲了”。
(1)从三则材料看,人们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为什么最终提出天体运动三大定律的不是老师第谷而是学生开普勒?
(3)三则材料的结论对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A 6.D 7.C 8.C 9.D 10.D 11.A 12.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D 2.AB 3.CD 4.A 5.AC 6.AD 7.ABD 8.ABC
三、简答题
(1)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创新对于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勇于技术创新,不能只靠引进技术,否则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要在创新中求生存、发展和强大。
(3)青年学生要及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来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辨析题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与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必须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2)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周密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同时,也要对事物的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从而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总之,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
五、论述题
(1)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进行观察,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思考、分析、综合,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第谷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但他没有对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因而未能提出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而开普勒既能借助第谷积累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能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所以能提出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
(3)学习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要开动脑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
知识点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知识点为大家巩固相关重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2014年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下学期政治
2014年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个人收入
14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市场经济
2015高一政治第3课第1框消费及其类型同步练习
2014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多彩
高一政治市场配置资源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财政
政治2014年高一必修同步练习题走进社会主义
14年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消费
15年高一政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步练习
2014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多变的价格
14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走进社会主义
14年政治高一必修同步练习题税收
20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题吉林一中
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劳动者
14年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题下学期
14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多彩的消费
高一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同步练习题及解析
政治2014年高一必修同步训练下学期
政治2014年高一必修同步练习市场经济
2014年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分配
2014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科学发展观
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4年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神秘面
14年高一政治必修同步练习类型
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下学期
2014政治高一必修同步训练连云港市
2014年高一必修同步政治练习题揭开货币
高一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15年高一政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练习题含答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