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政治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长征精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政治网。
2017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长征的伟大历史,总结了长征的深远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底,全国红色旅游累计游客超过50亿人次,年出行人数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10.27亿人次,红色旅游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这些重要时间节点,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之中,让人们在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提到提高。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要以红军长征胜利为契机,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把革命老区建成红色旅游的胜地和绿色产业的家园。为此,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我国红色旅游迅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追忆革命岁月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力地带动了革命老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老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于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红军长征时物资极其匮乏,环境极度恶劣。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阶段的新“长征”,新长征的各方面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长征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从红军长征的胜利到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依靠了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在长征途中,红军把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与打土豪、分田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为沿途人民群众谋解放、谋权益、谋实惠。
4.加强党的建设。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在长征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党中央的决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为长征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这昭示我们,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纪念红军长征系列纪念活动,不但可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红军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人们的内心,增强了人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长征留给后人最弥足珍贵的莫过于长征精神。而这一精神的物质载体就是长征线路。长征精神依附于长征线路而存在。长征路上,每一步、每一里都承载着自己的故事,都构筑着长征精神。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弘扬长征精神,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5.文化塑造人生。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映红军长征胜利的影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必须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红色旅游与一般意义的山水、风景、古迹、人文游有质的区别,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和文化要求。只有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的发展,才能确保红色旅游传递崇高信仰的本质,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发挥红色旅游的传统教育作用。
8.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
9.弘扬民族精神。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途中,弘扬长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长征精神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用长征精神来引领社会风气,用与时俱进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长征线路上绝大部分遗迹、遗址都得到了保护,有的还建成纪念馆,沿途红军所居住过的古城、古镇、古村、寺庙等古建筑,有的至今还基本保存完好。但这种保护都是孤立的、割裂的。因此,要坚持联系的观点,避免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树立整体的观念。单就红一方面军而言,长征历时一年零九天,总行程二万五千里,翻越十八座大山,渡过二十四条河流,发生大小战斗三百多次。如果失去长征线路这一整体,长征便不能称之为“长征”,长征精神也将失去立足的根本。
4.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红军长征的胜利,决定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关键性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6.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炼、规范长征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发挥长征精神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8.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9.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有些大型实景演出和旅游参与性活动过于平俗,甚至低俗,有
借红色旅游之名敛财之嫌,有损红色旅游的严肃性,影响人们瞻仰革命伟人旧址的情绪,而且也对当地群众的价值观造成困惑,有悖于红色旅游初衷。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0.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掘和传播长征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央电视台的制作人员,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实地考察,制作了播出大型纪录片《长征》。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查字典政治网小编提示:以上是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长征精神,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长征精神,2017年高考政治必考热点。查字典政治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中学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
如何增强政治科的教学效果
解读“经济效益”
案例教学法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
树立“三个观点”坚持以德育人
高中政治教学引用乡土材料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浅析“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运用多媒体依托互联网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
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方法及应用
谈高中思想政治科学法指导
“分配制度”理论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提高教学质量应勤字当头
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四读二论”教学法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课艺术探微
科学创设情境,促课堂有效生成
解读“贸易壁垒”
“五段式”教学法
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