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政治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高中政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政治网。
小编推荐:高考成绩不理想,专科成绩也能上本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高中政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区别》,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1)无机物的反应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
(1)社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社会沟通的需要产生了语言。社会劳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必要,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思维的工具,促进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使人脑具备了能动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大大促进了意识的发展。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 意识是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起源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意识的概念
人类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反映形式,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后发展为人类的意识。其次,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劳动中发明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共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其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现代科学对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证明:意识的产生过程不仅与生物电的传递过程一致,而且也与脑化学物质变化的过程相一致。这些都说明,人脑的生理活动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脑受到损害,就会阻碍脑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人的意识活动也将受到影响,甚至失去机能。这些都说明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传导神经传达到大脑,使人脑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才会产生意识。如果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产生反映。人脑只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原材料,大脑就不能加工出任何产品,不能进行意识活动,不能产生出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则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一方面,意识是客观事物经过加工之后在大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受到反映者个人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认识和观念。正因如此,也就有了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区分。正确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思想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归根结底,任何思想和观念,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这进一步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首先,目的性、计划性。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在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导下才具有了自觉能动性。其次,创造性。人类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创造性地抽象出事物的内在必然性或者本质规律性。再次,通过指导实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作用,不断从原始的自然转变为人化的自然。最后,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其次,物质和意识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的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高中政治物质与意识的区别
哲学上的物质其实是针对绝对时空而言的,揭示的是物质的真正本质。我们可以认为哲学上物质的完整含义是:“物质是在绝对空间中占有体积,具有质量、能量和信息,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既不能被创生,又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意识定义为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区别的,物质是客观存在,对意识具有先在性;意识是主观存在,具有派生性,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两个方面,即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统一。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统一。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高中政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区别》,对于高考政治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查字典政治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政治课的组织讨论艺术
第一册延伸生命的价值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第一册孝敬父母
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朋友友谊
第三册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第一课时)
新学校、新同学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政治课应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挫而不折
青少年要有公民意识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第四课第一框 文明交往礼为先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二)
第三册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五册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珍爱自己的生命
认识自己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六单元自强不息 6.1 直面挫折
第四课时 立志培养爱国情操(二)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形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册文明交往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追求高雅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一课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第三课 第二框 我国的人口问题
第一课时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
第五册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