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_知识总结-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学习园地> 知识总结>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

查字典政治网 2016-11-21

模块一《经济生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他职能有哪些?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要能把商品顺利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的含义是什么?纸币有何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

▲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发行规律: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5.货币的流通公式是什么?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6.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为解决通货膨胀,要通过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手段来抑制。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当出现通货紧缩时,由于物价持续下跌,影响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解决通货紧缩,要通过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克服。

7.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和优点分别是什么?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是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和优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8.什么是支票?有哪些类型?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类型: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9.什么是外汇和汇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外汇汇率跌落,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10.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综合探究题)

▲重要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是怎样影响价格的?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反过来,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何意义?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②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反之亦然。③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给自己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及更多利润)。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人们收入差距都会影响消费水平。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活动。

2.消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什么是消费结构?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大小能表明什么?

▲消费结构是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怎样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利: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态度:理性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值得提倡。

5.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过于节俭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表现为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②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它的实现形式有哪些?

▲含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和作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其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股份制是主要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制)。

5.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指由社会全体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哪些?其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在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①它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1.什么是企业?企业如何分类?什么是公司?公司是如何设立的?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按照所有制的不同,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企业可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哪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3.公司具有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公司制有什么优点?

▲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处理公司日常事务;③监督机构: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

▲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意义是什么?

企业兼并的意义:

①实行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②可以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③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企业破产的意义:

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6.什么是劳动?就业的意义是什么?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就业形势?如何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

▲就业形势: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

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的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如何解决:

(1)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劳动者自己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主要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利:(1)党和政府: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劳动者:①自觉履行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有何异同?什么是利息?利息如何计算?

▲主要储蓄机构: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邮政企业。

▲比较:定期储蓄: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存期长,流动性差;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

▲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理论上);实际获得的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1-5%)(注:5%的利息税。我国从2007年8月15日起利息税调整为5%)。

2.什么是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有哪些?

▲含义: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结算业务。

▲贷款时应遵循的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3.股票的特点是什么?股东的权利有哪些?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获得股息或红利等。

▲股票的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债券的含义是什么?债券的有哪些种类?

债券: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5.什么是商业保险?其种类有哪些?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是什么?

▲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种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人身险有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财产险有汽车保险,运输险等)。

▲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什么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3.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哪些?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有何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得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什么是效率?什么是公平?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认识二者的关系: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考政治视频

[天天象上]2014年高考真题_大纲卷_政治第35题

高考政治全套视频

高考辅导课堂-政治 第2节课 高考辅导

高考政治辅导:货币试题训练

第8讲内部高考预测试题精讲(经济学、政治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类型及其解题方法(二)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三(郑关飞)

马军解析2016全国乙卷(新课标1)高考政治试题

高考政治精华课程 张莹 【全13讲】

高考政治4个主观题考点,文化生活不丢分

与"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相关的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