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有效应对考试不发愁,下文由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带来了高一政治下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下册重点复习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品。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1)含义: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2)意义:是劳动者新创造的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3)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社会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积累和消费:
(1)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如建工厂、修水利等,这是积累的主要内容)、非生产基本建设(如:修建学校、医院。注意:这里仅指修建费用,而维持其运转的费用如水电费属于消费中的公共消费)、社会物质储备三方面内容。另一部分用于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和公共消费(包括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救济、劳动保险、环境保护支出等)两方面内容。
(2)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
(3)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是:第一、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3、财政:
(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税(是最主要的形式)、利(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债、费。
(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4、预算: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需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后方能生效,而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5、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结余。(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6、财政的巨大作用:(1)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2)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表现:A、财政支出有相当大部分是经济建设支出,特别是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B、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3)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A、经济建设支出为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分配进行着广泛的调节。)(5)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7、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8、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即征税必须有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偷税、欠税、骗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也将过去了,同学们也迎来了期末考试,希望上文为大家提供的高一政治下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能帮助到大家。
时政热点:释疑“神童”官员,勿要陷入不可知论
电视问政贵在扎痛“官神经”后的痛定思痛
时政热点:给中纪委的“随手拍”点赞
时政热点:用审计推动制度完善
时政热点:终身追责为政绩冲动套上“紧箍咒”
时政热点:不正之风越远,群众越近
时政热点:让“三严三实”成为改革的“总抓手”
时政热点:“暖胃”书记“两天啥都招了”错在哪里
时政热点:由商入仕,谨防“商而优则仕”
时政热点:“小偷反腐”只是一场“黑色幽默”而已
时政热点:用好“能上能下”优化政治生态
时政热点:局长的“打击报复”让谁“很受伤”?
时政热点:去高尔夫腐败标签需慎用“推土机”
时政热点:政府“兜底儿”扶贫才能增进公共福祉
时政热点:对“黑心局长”网开一面,这个口子不能开
时政热点:治饭局要划“红线”更要守住“底线”
时政热点:“给领导记一笔”别成了“被领导记一笔”
时政热点:官员何以能欠下14亿债务?
时政热点:筑牢国家安全的制度堤坝
时政热点:防“四气”,纪检干部须增四种意识
时政热点:干部“能上能下”,主要说给谁听?
时政热点:从严治党的“红安经验”要活学更要活用
时政热点:让领导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时政热点:局长殴打女员工用的是拳头还是权力?
时政热点:从“四有”到“四种人”,县委书记的选择
时政热点:部委长期“借车”敦促开门车改
时政热点:官员“跑路”是“官商不分”惹的祸
时政热点:心中有党,就是政治的明白人
时政热点:改革发展需要开拓良将
时政热点:官员“雷语”频出根源在理想信念缺失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