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主题:“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1.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因为: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⑤这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原因: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其他同上。)
2.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①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宣传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和认识。②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宪法实施;③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尊严、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④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⑤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设立国家宪法日的依据: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依宪治国。③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4. 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宪法规定做的事,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5.青少年怎样维护宪法的地位和尊严?
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增强宪法观念;②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宣传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④青少年必须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
6.请你设计几种宣传宪法的活动形式 :单位组织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开展图片展;发放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单;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等。
7.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①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观念,彰显宪法最高权威,维护宪法最高尊严,促进宪法的实施;②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宪法意识,凸显法治国家的价值追求。 ③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意识,依法行政,依宪执政。
8.依宪施政<政府工作报告原文>: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为什么要依宪施政?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④意义:实行依宪执政,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岳树岭: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索
吴传清、郑雷: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棋局具有重要意义
李学林:高原地区农业如何转型发展
习近平李克强对云南昭通鲁甸县地震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周明昆:深化改革须打通“末梢神经”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孙希有:用透明管理解决“四风”问题
向西开放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做好支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
李克强对云南鲁甸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七项部署
中国户籍改革传来好声音
陶希东:跨界治理的六大着力点
李克强震中现场会上作出的六项部署
李克强: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转型升级
农村文化建设应打“组合拳”
习近平:弘扬“两路”精神 助推西藏发展
户籍改革让“农民工”成历史概念
龙卫国:城市发展需“千城千面”
慎海雄: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杨君:产能过剩如何破解“淘而不汰”
习近平两提“新常态” 《人民日报》连续3天发文阐释
习近平谈市场经济: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
骆惠宁:筑牢“地基中的钢筋”
曾妮:如何看待“笔尖上的人才”?
胡向东:中高考加分的困局与出路
洪远:让户籍改革惠及亿万民众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
户籍改革如何推动教育公平
万俊人:塑造诚信的人格美德
由郭美美事件看社会诚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