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中考即将拉开帷幕,许多考生都在收集中考政治时事热点。为此,查字典政治网为广大考友编辑了2013中考政治热点教育先行科技才能发展,希望能给广大考友提供帮助!
背景材料
郑哲敏王小谟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郑哲敏简历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4年10月2日生於山东省济南市
1943~1947年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程学学士学位
1947~1948年任清华大学助教
1948~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
1952~1954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
1955~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6~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弹性力学组组长,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爆炸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78~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2~1986年任力学学报主编
198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中心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大会委员会委员
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主任
王小谟简历:
王小谟(1938.11.11--)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60年代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
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
80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在国外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别获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论文有《计算机模拟试验法-雷达发展概率的计算》、《三坐标雷达的最佳设计》等。
奖励
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研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专题考点分析】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月9日在教育部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个加快: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三个着力:着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维护和谐稳定。】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1)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①我国有13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兴国的基础在教育。
(3)教育对变人口为人才的作用: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教育对家庭和个人发展的作用:①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为个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③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3、我国发展教育的举措:(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3)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4)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
4、青少年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我国近期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2)“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航天飞船;(3)神舟九号;(4)蛟龙号深潜超过7000米
2、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意义:
(1)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人类历史上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变化的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学技术已占第一位。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3)科学技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3、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举措:
(1)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来推进科技发展;
(2)设立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3)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
(4)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4、青少年学生怎样为发展科学技术作贡献: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为将来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将来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作准备。
三、认识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指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进而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科学发展战略。
2、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3)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资源。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以说,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为了适应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所作出的重大举措。总之,发展教育和科技,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3、国家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大力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科技摆在突出地位;
(2)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必须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4)要加大对教育、科技的重视和投入;
(5)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创新的风气。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还应注意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关系)。
(1)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的原因:①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学技术已占第一位。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④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无法实现国家的跳跃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必须加强教育创新的原因:①当今世界,各国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④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强教育创新,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大批量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
5、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做:青少年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发明、创新等实践活动。
四、创新战略的认识
1、创新的含义: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有所突破。创新包含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
2、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
(4)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3、国家应怎样大力实施创新战略:
实施创新战略(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必须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必须努力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气;(5)必须加大依法保护公民智力成果权的力度,鼓励创新;(6)必须弘扬以艰苦奋斗为重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等。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
(1)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发明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善于质疑,大胆想象;
(3)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
(4)把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
(5)树立崇高理想,立志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学习。
五、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
1、二十一世纪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原因、意义: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总之,知识激剧膨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说明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科学技术和改造世界的工程也越来越繁杂和艰巨,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3、怎样使自己成为符合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人:
(1)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增强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着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青少年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发明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善于质疑,大胆想象;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把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树立崇高理想,立志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学习。
(3)青少年学生应积极参加班集体建设,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努力培养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青少年学生还应不断开发自身的资源、潜力和价值,养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3.3 文明交往
第一课《生命宝贵》
法不可违(说课稿)
七年级政治身边的诱惑3
第一单元 做情绪的主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教案
身边的侵害和保护
课题:追寻高雅生活
《唱响自信之歌》 教案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学案
七年级政治珍爱我们的生命
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第一框教案
荡起友谊的双桨
第二课 人生多彩
7.3自我保护
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如何做到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课 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教案
6.1做情绪的主人—丰富多样的情绪
7.2处处保护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识社会 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学案
6.1 直面挫折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