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编辑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
1.质的规定性:
A 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从发展程度水平来说,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还有诸多不适应的部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依据
A 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 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依据: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之相适应,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3.正确理解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其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控制力和竞争力。
(3)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适当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所有制结构改革
1.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包括资源性领域在内,以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为改革的主要形式。
2.引入市场机制。
3.对国有企业诱导出倒逼机制。
4.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而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5.引入国外投资,改变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公有制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2.如何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则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公有制实现形式: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制的典型形式是股份制。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员化。一切反映社会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使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5.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
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
A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产品做必要的扣除后,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进行分配。
B 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即生产资料的质量,而只按照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支出进行分配。
C 劳动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2.按要素分配
A两个前提:财产独立,财产的投入和风险有回报。
B基本要求:按投入生产要素的多少分配社会财富。
3.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依据: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各种要素市场,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
置,各种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多种经营方式也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
4.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劳动收入,劳动价值收入,资本收入,风险和机会收入,技术信息房地产收入。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包括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
类型: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划分(1)基于市场分权的经济体制(2)以政府主导政府调控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其中又包括两种:尊重市场的和背离市场的集权的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的优缺点
一. 市场配置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A以市场信号为调节器,灵敏的价格信号系统实现市场内部和各市场之间的自动协调,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
B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向和流量,实现产需衔接。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各自调节生产经营和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引致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
C通过市场竞争推动科技和管理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D发挥经济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缺点:
A市场调节的事后性和价格信号的滞后性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B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导致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
C许多公共品和劳务难以通过价格机制加以提供和分配。
D带来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E不能自动导向整个宏观经济平衡。
F市场调节有利于竞争,竞争必然导致垄断。
G难以抑制经济泡沫形成或者阻止其破灭。
二. 计划配置的优缺点:
优点:
A能通过政府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避免经济活动中的盲目和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经济危机。
B在全社会动员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和应付突发事件。
C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持适当的社会公平公正。
缺点:尤其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A宏观经济政策只具有相对性。主要是由于信息不足或者信息丢失或者误导性信息造成的,以及决策者利益约束和智慧有限。
B政府决策过程成本太高。
C政府臆断地制定价格,导致某些资源无效率使用。
D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使经济缺乏效率或者低效率。
经济制度同经济体制的关系
A经济体制的概念: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包括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
B经济体制反映经济运行规律和特点,与社会经济制度又紧密联系,打上了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印记。 C经济体制有集权和分权型两种。传统的计划经济属集权型,而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属分权型。
D在社会化发生产的条件下,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其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它的发展方向和活动范围,影响经济体制的运行效率。
E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F经济体制相对于经济制度是较为灵活的,也不是一成一变的。同一经济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选择相同的经济体制。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框架(或者说是特征)
A规范化的市场主体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除享有产权,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以及受益权和承担风险的权利外,还必须严格遵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游戏规则,比如等价交换。
B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与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C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的不足,对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作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调节管理。如反垄断和反不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提高有关市场信息和公共品,调节供需平衡和收入分配等。她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运转的条件,是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它的特点在:保障对象普遍化,保障事业社会化,保障资金基金化,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映基本经济制度的鲜明特征
A所有制结构上„„
B分配方式上„„
C宏观调空上,把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
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4.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制度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切市场经济共同的原则:
1.市场第一性,政府第二性
2.任何市场经济都以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利和行为为基本出发点。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的概念、特征和形成条件
1.概念:参与市场交换的利益主体叫做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广义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是指市场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总和以及这些主体的基本特征。狭义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仅指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有企业,个人,农户。
2.特征以及各特征之间的辨证关系
A平等性: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地位相对平等,不存在任何超经济特权和义务关系。这是一种相对的平等,着重强调不存在超经济的特权和义务关系。
B自主性:各微观经济主体独立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决定经济行为,并独立承担其后果。自主性由平等性决定。
C逐利性:微观基础的一切经济行为都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为最终目标,其中包括自利性和理性选择两层含义。自主性是逐利性的权利保障。
D自发性:微观基础存在整体上的自发性。其原因在于交换关系日益复杂,获取信息的难度和分析信息的正确与否,从而做不出准确的市场预期,导致盲目性。
辨证关系:平等性是自主性的直接条件,自主性是逐利性的前提,自发性是市场微观基础总体上的特征。
3.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明确的产权界定
产权是由社会和法律规定的一组财产权利,是所有者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不受他人干涉自主行使相应的财产权利并取得相应的收益,从而使所有者有激励去运用这些权利积极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增加自己的福利。
为什么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微观基础形成的条件和前提
A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实质上是产权的交换,交换前提必须是财产权利隶属于不同的微观经济主体。其产权主体界定直接为市场交换创造前提,从而间接地决定了微观经济基础的形成。
B产权界定中的权利范围界定直接明确规定了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范围,给予主体对自身利益性最准确的预期。因为逐利性是微观经济主体的核心特点,所以明确的产权权利范围又是为经济基础形成的决定性前提。
C明确的产权界定也是微观基础平等性特征和自发性特征的物质前提。微观经济主体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就所拥有的产权平等地与其他微观经济主体进行交换,并可对自己享有的产权自主地进行符合自己意思的任意处分。
消费行为以及产成的条件
消费是个人在收入约束下对商品以及组合根据个人效用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选择的结果。
个人消费行为产生的条件:一是须有消费欲望;二是须有相应的支付能力。
1.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A居民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消费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是发展生产力,建立高度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们全面自由发展。 B居民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市场经济是消费导向型经济,是消费需求推动型经济。居民消费是导向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要素,消费需求不仅直接制约着消费资料生产,也制约着投资需求增长,导向整个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的规模的合理增长和渐次进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
C居民消费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推动科技进步。这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我国转型期的需求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1.改革开放前20年(97年以前),消费需求总量增长迅猛,主要表现为家庭耐用品和肉禽蛋奶。经济增长的消费拉动很明显,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又带动投资增长。
2.97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幅度下滑,物价回落,出现消费明显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储蓄倾向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另外,消费结构在逐渐升级,进入“扩大内需”阶段。
97年以来,即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消费不足的原因:
A居民收入增幅下滑。国营企业生产经营受阻,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摩擦性失业,职工减员导致城镇职工收入增幅下滑。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狭窄,抑阻了农民收入增长。
B经济发展追求效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
C供给结构不够合理,制约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阻碍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D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滞后,导致城乡差距更大。
E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变迁。原因在于城市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促使居民为养老,医疗和购房等而增加储蓄抑制消费。
F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假冒伪劣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对消费造成了消极影响。
后果:长期过低的消费率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实现市场供求平衡,难以形成投资和消费的合理关系,投资增长以最终消费之间的失衡明显,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缺乏相应的消费的有力支撑,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影响到国际贸易平衡,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股市和楼市泡沫。
措施:调整消费和投资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
A.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增加的速度不能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加速度。
B.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要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消费疲乏的局面。
C.调整供给结构,纠正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错位,以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更新开拓市场。
D.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稳定居民支出预期。
E.合理引导消费,鼓励消费,保护消费者权益。
F.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改善公共消费品供给。
G.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
H.积极开展消费信贷,拓宽信贷范围,创造消费信贷的金融工具。
完善小康社会的消费结构
1.改革以来消费结构的变化
(1)恩格儿系数呈现下降趋势。
(2)衣着品比重先升后降,现呈下降趋势;实物构成明显高档化个性化;用品支出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家庭耐用品。
(3)城市居民住房支出比重在90年代以来逐步提高,档次明显升级。
(4)劳务型消费比重逐年增高,高层次劳务消费比重不断上升。
总之,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低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
2.措施:
(1)最重要的是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引导消费结构的变化。
(2)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
(3)合理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努力发展用品工业。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对劳务部门的投入。
(5)重视发展汽车和房地产业,信息通讯市场等热点和主导消费品。
(6)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促进城市功能的发挥。
(7)建立合理的居民收入层次。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层次差距。
(8)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9)加强对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合理指导。
国企改革
1.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阶段
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为分水岭,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演变总体上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二是1978年至今的经济改革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2)主要以“放权让利”为主线。这是一种不对传统体制形成根本性冲击的表层上的分权式改革。主要目的是对国营企业的职工产生激励以改变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主要缺陷在于改革目标不明确,对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没有涉及到产权这个根本问题。
(2)第二阶段(1992至今)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的改革。这个阶段转向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引入以公司制为主要特点的制度创新的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式改革。主线是明晰企业产权和实现政企分开。以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为基点,推出了价格,税收,财政,金融和外汇管理制度诸多方面的总体配套联动式改革,其广度和深度远超过第一个阶段。
2.企业制度的演变
(1)业主制企业:一种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单个自然人投资设立并经营,以其所有的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
(2)合伙制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由2个或2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书面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的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的无限清偿责任。
(3)公司制企业:一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出资人以占有股权的方式投资企业,并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出资人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3.国企改革
(1)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既无明晰的产权,又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明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建立并强化自负盈亏的权责机制,使其成为逐步能够真正参与市场竞争的微观经济主体,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
(3)中国的国企经历了“放权让利”和“产权改革”后,引入了市场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 存在问题:债务负担沉重,冗员问题严重,国企改制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4)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完善公司制度,使以规范的股份制为典型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从根本上革除国企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不科学的历史积弊,同时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具体做法:
A 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以塑造清晰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所有者权益,完善国有资产有进有退和合理的流动机制。
B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股份制企业和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
C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国有经济分类改革。国有资产要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有进有退,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竞争力和控制力。
D 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创造条件卸掉国有企业负债过度,企业办社会,冗员分流三大包袱,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4.国有产权改革是不是要国有经济彻底退出市场?
(1)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特征,资本主义也有国有经济。
(2)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才低效率,他是个世界性现象。
(3)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有所不同:
A产生原因不同: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只是为弥补市场的不足而产生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制度基础。
B 选择领域不同: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岁涉及的领域是有选择性的,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所不包。
C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进退机制很灵活,没有意识形态的政治性障碍,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正好相反。
(4)我国目前国有经济退出市场程度还不够,仍占有国民经济的40%。
(5)但是国有经济不必要也不应该完全退出市场。而是须保持适度的比例,选择好领域,保证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但是不能影响国家经济的竞争和透明。
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知识点梳理,大家仔细阅读了吗?希望大家在考试中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3月2日)
2018年3月8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018年3月15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2月15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2月28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7-2018学年小学政治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2018年3月1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3月7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3月15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2月16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3月6日)
2018年3月7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3月12日)
2018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3月12日)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3月4日)
2018年2月17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2月26日)
2018年3月4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3月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3月6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2月15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3月8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2月14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3月5日)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3月15日)
2018年2月17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汇总(2月27日)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