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试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解题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下面是查字典政治网小编整理的高三政治解题方法总结,预祝大家取得好的成绩。
高三政治解题方法总结如下:
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1、答题基本要求四审五排法
四审:
①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旨意思
②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
③审题肢(正确或错误)
④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五排:
①排谬法(排错法)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⑤排乱法:题肢的共性或个性,与题干共性或个性不符的题肢
2、例: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DGH)
A、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已经消灭(排谬)
B、国际竞争的重点已经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排异)
C、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排重)
D、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
E、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排倒)
F、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排乱)
G、我国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H、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3、注意几种特殊的选择题
I、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候选项中有些应该选或应该不选。在四个选项中,包含有不该选的内容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该选的内容的也可排除。(即排误与选对相结合)。
例:(2004年湘鄂川渝卷)28、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对此,正确的认识是:B
①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态度
②手机短信弊大于利
③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
④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性服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结合哲学知识,联系社会实际,不难判断出第①项是正确的,第④项是错误的,据此,可以立即排除含有第④项的C、D。第②既不符合实际,在题干中也没有反映,故选B项。
II、反向选择题
此类题目的题干设问常为下列理解错误的有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例:(2004年福建浙江卷)32、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建立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C
A、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B、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C、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
解析:此类试题为反向选择,在整个试卷中间或会出现一、两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反。所以,审题必须要细心。
III、辨析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一般以引文、漫画等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漫画往往带有讽刺性。该类题型注重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或漫画中的人物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
①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对引文或漫画的理解,那么判断一个选项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选项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②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分析引文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错误及其原因,请注意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是有区别的。
例如:2001年全国卷的第15、16题(题目略)。这一组两题中,前一题是从寄希望于大脑灵的考生的角度,后一题是从漫画中广告的角度。两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完全相同。其中,15题C项是正确的,在16题中作为D项则是错误项,原因在于视角不同。
IV、不定项选择题
此类题目判断选项是否入选的标准是:在正向选择的情况下,该选项说法错误的不选;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不选;与题意有关,但不符合题目设问具体要求的不选。注意,在不定选中即使仅与题干中某层意思吻合,也可能入选。特别要题干最后的设问性表述。通过上述思考仍不能排除的,应该入选。
例:(2004年江苏卷)30、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 B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A项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D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正确,且也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表述,但依据题干设问,与材料的意思不吻合,也不能选。只有B项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总之,单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上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但也必须要慎重考虑,马虎不得。不定项选择题是容易失分的题型,一定要反复斟酌、再三推敲,既不能抱投机思想,也不能为了保证的一分而放弃三分的机会。
二、简答题
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但就高考简答题的答题来看,实在不简单。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简答题(包括辨析题)的答题情况不如论述题。简答题和辨析题这两种题型相对于论述题来说,其内容容量相对较小,命题方式多样,题目设计较为灵活,要求考生用较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体现一个准还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答题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语言简约明了,惜墨如金,叙述时要体现一个简字。
简答题的审题,从内容看包括:审材料(或图表)、审设问、审背景。从具体要求看,包括五个要素:
①问题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哪些问题;
②角度围绕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其中某一个或两个方面;
③知识范围是运用哪个分册的知识,有没有更具体的限制;
④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角度、结合(联系)
⑤时政背景试题考查的是不是国家正在高度的问题,与什么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或政策(这些内容可能也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有些要素是试题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还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必须明确:五大要素不清,就不能去组织答案,否则就会导致答非所问、丢三落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得分。
例:(2004年江苏卷)35、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毒火腿、注水肉、劣质奶粉、有毒粉丝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和查处。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问题: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答案:(1)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2)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3)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通过审题,应该明确:①本题的中心问题是防止此类事件(生产有毒食品)的发生②角度是怎么办(怎样防止)③知识范围很具体,是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法制特征④背景在于针对市场调节的不足,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三、辨析题解题方法
辨析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对题中的观点作辨证地分析。辨析题的观点一般是对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关系作出一种界定(大多是两个或三个事物)。这种界定可能有正确或合理的成分,同时又是有缺陷的或错误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
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
具体步骤一般是:
①认可、简析命题中的正确或合理成分。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该命题欠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是有正确成分等。
②分析这一关系的不足并完善。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极端性的危害;关系的成立缺少的必然性或条件性等;
③与关系主体中的结果性因素相关的应该是(或还有)哪些因素?
④对命题中的关系进行倒置性思考。
⑤简要指出错误的性质。
此外,高考试卷中较少出现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命题,故笼统地下结论要慎之又慎,且不宜放在答案的开头;要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多个因素间关系的分析要力求全面。
例:(2004年江苏卷)36、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实践出真知。
(2)仅仅从事实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解析:①论证正确点:真知出于实践;②分析错误点;实践也会出错知③澄清模糊点:实践未必都会出真知;④补充不全点:实践中如何出真知(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条件)。
四、论述题解题方法
(1)类型
①认识类:如何认识、理解、看待是什么、为什么?
②演绎类如何体现 怎么办?
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③图表类
审标题(表格名称)
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
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
审联系(不同表格之间的联系)
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92年、97年、02年等)
(2)答题的基本要求
①辨型
②审题
审材料
审设问(注意特殊要求运用、联系、结合等)
③选材
④构思
⑤作答: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定量与定性结合,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切忌两张皮
(3)注意点:审题要准确,答题要规范
①答案段落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②段落要点化。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点。
③要点条理化。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窜门。正式答题之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④语言科学化。语言要严密,使用科学术语,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
特别提醒:不少考生在答题时习惯于粗粗看题后即答。这种陋习的最大缺点是挂一漏万,影响了解题的全面性,丢分很多。有些考生想到一二即以为想全了,匆匆作答,草草一二行即收笔。还有考生一开始思考很多,但由于没有先列下要点,在答题时出现遗漏。如此种种原因失分,实在可惜。因此,要求考生在答主观题时必须老老实实遵循以上几个解题步骤,方能题题分分必争,最后夺得高分。
【总结】:高三政治解题方法总结到这里就为您介绍完毕了,怎么样,看了之后是不是受益良多呢?想要了解更多高三备考指导,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政治网高中频道。
上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一
九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二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校本教研总结与反思
九年级中考二轮复习研讨会学习总结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赴蒲汪中学学习情况总结
陕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听课学习总结
平邑街道三中学习总结
政治组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计划
胡云琬老师和马欣笛老师的专题讲座学习总结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上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研工作总结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