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学期政治期中第二单元章节复习要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
(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和运动是辨证统一的。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④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联系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理解: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注意:
①不能认为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②不能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明、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
③规律与规律性现象不同。规律是一种本质的联系,一些规律性现象不能称为规律,它们是受规律支配的现象。如太阳东升西落、水往底处流、四季更替等现象是受万有引力规律支配的现象。
④规律和规则(守则、纪律、规范等)要区别开来。前者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后者是主观的,可以改变的。后者的制定根据一定的客观规律制定的。
⑤自然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公理、公式不是规律。如万有引力是规律,而万有引力定律却不是规律。
⑥哲学上讲的规律与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⑦不能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⑧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如何按规律办事?
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
2、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造福于人类;
3、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4、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学期政治期中第二单元章节复习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高三政治期中试题测试整理
上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试题整理
白鹭洲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高三政治期中试题调研测试
同安一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南莫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古田一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上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试题模拟
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江苏沭阳县庙头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河北冀州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福州三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汉寿龙池试验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南京六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商水一高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龙海市港尾中学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温州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高三政治期中试题练习题
南马高中高三政治期中试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