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1.我国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的可喜的变化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表现:①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可以向人们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体单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热衷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文化生活出现令人忧虑现象的启示:要对文化市场和文化生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依法严惩不法现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企业:遵纪守法,讲究职业道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1)大众传媒既可以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又会使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2)针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两面性影响,政府必须对大众传媒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严惩不法现象。同时,要加强对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二、什么是大众文化
当前,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性质),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意: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文化要贴近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第二:文化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而不能是庸俗的、低级趣味的。
三、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有什么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对社会具有危害性;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3.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政策
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仍然存在的原因
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在我国仍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历史原因)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外部原因)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出现多元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现象。(内部原因)
5.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1)国家方面:要依法管理,正确引导,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个人方面: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四、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1)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加以改造与剔除,并要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学习、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对待外来文化,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面向世界,吸收与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警惕与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五、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有益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人民群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工作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终目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面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和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质量评价给新媒体政务打分
出实招 治懒政 求实效
以改革之手为经济增长“脱水”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三张清单看改革
我国新兴技术产业化如何破局
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永恒课题
聚焦“四风”真改实改推动央企发展
树立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高度自觉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 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
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公开“三公”经费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加强行政执法文化建设
用“改革之吻”唤醒沉睡的公积金
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
促进社交网络经济健康发展
顶尖创新者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复函
APEC期间放假何以成惯例
着力提高党委书记履职能力
“贯彻群众路线永不结束”彰显党的性质宗旨
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方位
适时适度运用定向举措
“听群众讲”与“讲给群众听”
习近平对景谷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作出批示
增强社会工作学科的理论自觉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反腐之道 从治标到治本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