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物论
本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知识点应掌握的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懒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应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及实现条件。
应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2.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这一部分知识,不仅要复习这些知识点本身,准确把握和界定这些知识点的内容,把它同唯心主义观点相区别,而且要注意它与辩证法观点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在回答有关分析认识实际问题的时候,更应注意。
例如:高考1995年第20题: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C]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995年第18题: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B]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地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996年第16题: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中国的国情。这表明[C]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这几道题考查的虽然都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问题,但都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上来考查,而不是唯物论观点的简单再现。
又例如,1995年的第16题: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C]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这一题的辩证法的色彩更浓,满和谦、损和益都是对立的统一,而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教材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提法,需要考生把意识的反作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领会。本题还是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的角度来考查唯物论的问题。
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以上就是查字典政治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复习提要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勇于开拓进取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品味生活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走进中学》说课稿
情绪——奇妙的“窗口”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初三政治说课稿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十五课第一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