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政治网一直陪伴您。
高频考点(1)
(1)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温馨提示】记住要学会逆向使用和考虑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计划,如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化;发行国债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面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其好处是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行政手段要奏效就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行政手段,因为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容易导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硬着陆与强行起飞交替出现容易使经济运行大起大落。
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高频考点(2)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客观因素: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主观因素: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2)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宝华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的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重点)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频考点(3)
经济生活主观性试题必备考点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重点是消费的反作用)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和劳动者角度分别思考)
4、财政的作用
5、市场经济(含义、优点、缺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宏观调控(原因、手段和目标)
7、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科学发展观
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哲学生活主观性试题必备考点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认识发展理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三、唯物辩证法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永恒性、实质、方向和道路、状态)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普遍性、特殊性、普特关系、主次矛盾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4、辩证否定观
5、创新的社会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民群众观点
五、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客观依据、社会历史性)
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客观条件、根本条件和主观条件)
政治生活主观性试题重要考点
1、政府(性质、职能、宗旨、基本原则、依法行政)
2、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中国共产党(地位、性质、宗旨、原因、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
4、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5、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和基本内容)
6、人民代表大会制(选择题)(参考我的知识结构图)
文化生活主观性试题高频考点
1、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特别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方式、特点、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4、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途径)
5、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和融合
6、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7、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落后和腐朽问题
【温馨提示】:
第一,建议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记忆2--5个知识点,切莫贪多。
第二,假如你第一天记得是三个知识点,建议你第二天在复习前一天内容的前提下,记忆两个知识点。以此类推有张有弛。切记一定要在记新内容前复习所有前面的内容(这是关键,必须坚持)
第三,如果能结合部分相关的试题落实就更好了。
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有可能胜利。
高频考点(4)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原理)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根据设问指向和材料内容写不同的内容)
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即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原理)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
(2)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识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频考点(5)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即文化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重点)
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和法制建设。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数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重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应对策略: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频考点(6)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频考点(7)
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二、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高频考点(8)
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高频考点(9)
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落后和腐朽问题
(1)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高频考点(10)
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高频考点(11)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必背重点)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打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高频考点(12)
一、国际形势(根据材料书写)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重点)
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三、主权国家(我国)的权利和外交政策(重点)
1、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重点)
(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四、与联合国的关系(根据材料书写)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高频考点(13)
1、坚持联系的观点(特别注意)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温馨提示:
判断是否有“联系”的标准:一是考察范围为辩证法;二是材料必须出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相互影响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原理)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
(3)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理)这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方法论)
(4)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不能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方法论)
(5)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不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原理)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原理)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方法论)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方法论)
温馨提示:
(1)若材料中强调整体的作用用方法论1;若材料中强调部分的作用则用方法论2。
(2)材料中若出现 与“结构调整”相关的词语,在辩证法中有两个知识点可用:量变质变原理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联系具有条件性,即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注意选择题)
高频考点(14)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点关注)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扬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它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原理)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原理)
所以,这要求我们在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时要遵循社会发展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方法论)
专题五 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重点关注选择题)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索取)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即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社会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理解老师同步测试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35
河南省商丘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题2
老师伴我成长教案1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课件
哲学的基本问题限时练习题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29
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步测试1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31
经受歧视的考验教案2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38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3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32
河南省新蔡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题
网络交往新空间教案2
老师伴我成长教案2
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步测试3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同步检测3
跨越代沟同步测试
爱我中华课件
生命的特殊体验教案2
没有超人教案1
黑龙江省安达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题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30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课件
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36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同步检测1
竞争与合作同步测试
让生命之根更深教案1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