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解读:国家每一代都有才华出众的人出现,他们都可以凭自己卓越的才能名扬数百年。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发展观点的体现。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读: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它们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该句中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10.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对策
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对策论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的思考
分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网络背景下初中思政教学
活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性分析
构建和谐警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在前列
如何轻松搞好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
强化思政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分析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创新机制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思品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和策略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当代价值的研究
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方式建设
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的渗透
论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
情感教育贯穿在中学思想政治
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几个路径
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的归者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的问题和策略
政治开卷考的四注意论述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方法
论文化功能对思政教育意义
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分析体验试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路径创建
思想品德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创新
论上好高中政治第一课方法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方法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