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政治参与 公民责任
一、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1.公民政治参与含义:公民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参加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
2.政治参与的主体:公民
(人民是政治的概念,公民是法律的概念。)
3.政治参与权: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各项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游行)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4.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1)政治选举
A.直接或间接
B.政治选举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
2)政治结社
A.含义: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公共利益的公民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要求而结成持久性组织的活动。政治结社是公民实现有组织的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
B.类型:一般而言,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政治性的社会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两大类。
3)政治表达
A.含义:政治表达是指公民通过某些途径运用某些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以便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方式。
B.形式: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具体形式:信访、领导接待日、市长热线电话、专家论证、听证会等】
5.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1)“有序”的含义::所谓“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
2)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怎样有序地政治参与:
A.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B.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
(自主,是指公民具有独立的参与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理性,是指公民的政治参议是出于行使合法权利、维护正当利益、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等理性考虑,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愿望和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6.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
各阶层为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就会谋求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自然形成一种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
3)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广阔途径,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基本条件。
4)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逐步健全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从法律制度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法制健全,就能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7.公民有序的政治的法律保障
《宪法》保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护。
人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8.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原则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坚持党领导的政治参与原则。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
(2)坚持法治化的政治参与原则。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依法、有序的进行,注重规则和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无法无序。无法无序的政治参与方式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消极的影响。
(3)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必需遵循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有助于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9.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意义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3)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
(4)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的要求。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1.依法参与民主选举(C)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A.选举权的含义: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的权利。
B.被选举权的含义: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的权利。
C.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选举制度的含义
选举制度是规定公民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由公民通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其他公职人员的方式而赋予国家政权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3)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A.平等性
i.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ii.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iii.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中的代表名额,按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原则进行分配
B.广泛性
i.享有权利的主体的广泛性
ii.当选的各级代表的广泛性
C.真实性
i.不受金钱操纵
ii.选民或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代表
D.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i.直接选举: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
ii.间接选举:在由选民按选区选出本级人大代表的基础上,再由这些代表依法投票选举产生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和上一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4)投出庄严的一票
公民成为选民的法定程序:公民参加选举,必须依法进行登记,经过资格审查,被编入选民名单,在选举日的20日前加以公布,才能成为选民。选民登记是对每一个选民所进行的法律上的认可。
2.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1)直接选举
A.含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基层民主自治)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
B.方式:
a)村民委员会
b)居民委员会
c)职工代表大会
2)间接选举
A.含义:公民通过选出的人大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履行参与决策的重要责任。
B.方式:
a)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
b)公民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
c)听证会
3)依法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助于决策者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和切实珍惜民力。
有利于促进公众对决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推动决策的实施。
在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中,公众也锻炼了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了政治责任感。
3.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1)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1)含义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基层民主自治),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2)途径
a)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b)村委会和居委会
c)各类社会组织
2)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含义: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管理
4.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1)公民监督的必要性
《宪法》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全面确认,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根本法律保障。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监督,以保障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依法监督的形式
i.检举
ii.控告
iii.上访
iv.舆论
v.提出批评意见
vi.指控
vii.告发
viii.揭发
中考政治考点:国家安全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政治第2课期中复习要点:《调控情绪》
中考政治考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考政治考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中考政治考点:学会选择人生,学会承担责任
中考政治考点: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中考政治考点:公民积极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力
中考政治考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5-2016学年初一政治期中复习整理:走自立自强之路
中考政治考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人教版初一上册政治《知识让人生更亮丽》期中复习
中考政治考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考政治考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考政治考点:大力弘扬奥运精神
最新七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复习知识点:融入新集体
中考政治考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2015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复习要点: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中考政治考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中考政治考点: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中考政治考点:如何做负责任的公民
中考政治考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
中考政治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初一上册政治《生命最宝贵》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考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中考政治考点:承担社会责任,弘扬民族精神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政治第5课期中考复习:友情伴我同行
中考政治考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考政治考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中考政治考点:为什么要科技创新
中考政治考点: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