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经济:(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重点)
(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②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③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有的的领域不能调节。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的,可能会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现象。
B、盲目性。
因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不可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结果必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C、滞后性。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决定了市场调节必然有一定的时间差。
(4)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①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②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③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与25点结合理解)
(1)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手段:
①经济手段: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法律手段: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③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注意: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协调,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使用,否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3)重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政策包括:①先富带后富政策;②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调节收入分配走向共同富裕。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效。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1)必要性: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②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市场没有规则来维护,会使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可能出现劣胜劣汰。
(2)措施:
①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
②市场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A、必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B、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C、意义: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D、措施:
从国家方面:要加强完善宏观调控,重视和推动诚信体系建设;自身抓好政府的信用,通过提供政府公共信用力度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继续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要以信息化推动市场监管职能拓展,有利于遏制践踏诚信,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
从经营者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
从消费者方面: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党的十七大)(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够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6、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结合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省存在同样的情况与问题)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结合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
①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②怎样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3)统筹区域发展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
8、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1)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3)重大举措: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①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②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归纳:经济生活常见行为主体及意义等
1、国家(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的使用;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社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
3、经营者:依法经营;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4、消费者:维权意识及做法;正确的消费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5、劳动者: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权意识及做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6、投资者:正确对待各种投资行为的收益和风险,理性投资。
7、对外经济:国家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技术要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外资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
8、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工业:新兴工业化道路。
9、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
10、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高考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查字典政治网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4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面对市场经济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勇于开拓进取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丰富多彩的情绪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