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民主的涵义(A)
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2.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国体意义上的民主和政体意义上的民主。(A)
3.社会主义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B)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
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
1)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的目标。
2)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5.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B)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内容(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2)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表现(B)
①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③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对敌专政,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6.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①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广大城乡群众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二、民主与法制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A)
1)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
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内容)
①有法可依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有法可依就是指要立法,要制定各种法律法规。
②有法必依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
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全体人民都要依法办事。
③执法必严
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体现。
他要求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严肃执行法律规定,切实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内容办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
④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它要求切实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C)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
只有充分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制定真正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律;只有充分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社会主义法制得到自觉遵守、切实执行和严格监督。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①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
③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C)
1.依法治国的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党领导的关系)
1)坚持党的领导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2)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3)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
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1)概述: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两者关系)
1)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2)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3)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4)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目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领导的实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政治年度教学反思
同为拘留各不相同
高一政治教学体会
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中考政治总复习方法
思想政治课也有魅力
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结合课程体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
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实录
培养政治学习兴趣的反思
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次考试后的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必修3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案
树立教学新理念
营造自学的氛围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兴趣培养
必修3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注意的原则
活动课教学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反思
年度政治教学工作反思
教学过程活动化
提高教师素质,适应素质教育
怎样复习时政专题
政治小论文
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