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政治课的导入
浅谈政治课中讨论法教学
政治课堂的举例艺术
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感
关于构建政治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评讲选择题要抓住关键,直截了当
关于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与实践
随机应变有效组织教学
优化政治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杂议新模式教学
如何在政治课中激发学习兴趣
时事政治课教学方法优化探微
将生活引进课堂 让课堂走进生活
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农村——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
师生共筑情感的桥梁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四步曲初探
教育要让学生“感觉幸福”
莫把课堂当“秀场”
论辩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要宽容学生坚持“错误”观点
适应新课程要求 探究开放性教学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课堂让学生当“主演”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