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城管与环保“互掐”别只当笑话看
方法落实想法
不拘一格选用创新型人才
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国务院将加大扶持“众创空间”
李克强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解读:“沉睡”仪器变创新利器
习近平: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干群之间既要“零距离”更要“心贴心”
经济新常态不只是速度状态
习近平: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地方发展要跟上“新常态”节奏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挑战与机遇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造旅游胜地
以改革的办法建设新型社会智库
新常态下的“硬底线”与“软投资”
秉持情与法 化解信访难
履行好选与管的双重责任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系统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农民工讨薪不该“每年一遇”
拔“软钉子”当横下一条心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社会企业如何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发展现状
习近平新年首访彰显解决民生难题决心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