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018年10月19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正向激励
时政热点: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
用中国故事吸引世界观众(逐梦40年)
2018年10月第2周国内时政热点汇总
2018年时政:10月17日国内篇
时政热点:广聚天下英才要唱好“三部曲”
2018年时政:10月16日国内篇
时政热点:让新政策红利普惠于民
2018年10月17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之际
时政热点:保证中国制度高效管用
时政热点: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时政热点:增强大局意识才有大作为
时政热点:“关键一招”之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
2018年10月19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国家公园,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时政热点:让“最多跑一次”再升级
以荧屏创新满足观众期待
时政热点: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谱写美好未来新篇章
2018年10月第2周国际时政热点汇总
时政热点:下大气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时政热点:摒弃传达学习 落实中的形式主义
2018年10月21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助力全球治理
李克强会见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
随迁老人之困:丢不下的儿孙,回不去的家
2018年时政:10月14日国内篇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