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期中考复习提纲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小编整理了粤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期中考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1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2、什么是国籍?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①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是的。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5、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②“公民”这个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同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
③“公民”是防绿上的称呼,是指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
6、我国公民身份的内涵?
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与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②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权利。
③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人民当家作主还表现为公民通过履行自己在法律上的义务,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8、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①要树立国家观念。(忠于自己国家;关心国家;捍卫国家)
②要培养坚定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关心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有社会公德心)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比较点 公民 人民
内涵 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范围上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 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
公民身份的注意:①、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②、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③、我国规定取得原始国籍的三种情况:
A.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B.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C.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它的全体公民。——英 奥尔丁顿
“五小”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在家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小卫士”;在任何时候做“小主人”。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什么是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益。
2、什么是公民义务?
公民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3.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
①公民的平等权利。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④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
4.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
①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②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
③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
受教育、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休息日,游客在公园赏花——劳动者的休息权
5、公民权利和义务是怎样的关系?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对等性)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制约性)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合一性)
6、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
①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②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③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④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⑤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7、权利维护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依法享有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③尊重他人的权利。
8、什么是依法享有权利?
是指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9、什么是依法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
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③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10、什么是尊重他人的权利?
是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因为他人的权利和我们个人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
11、公民应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注意:公民的某些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公民的义务,是不得放弃的,是必须履行的。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立法法等)是子法。
1、宪法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内容?
①基本构造: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②基本内容: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首要地位?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④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其他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如何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肇庆中考考过)
①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②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被宣布无效。
4、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利,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③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④我国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包括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5、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①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②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6、青少年如何行使监督权力?
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我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所了解到的社情民意,提出对社会管理的建议。有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第六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6.1 维护人身权利
1、人身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
2、为什么要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重要性)
①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②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参与国家管理,愉快地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
3、生命健康权的内容有哪些?
①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
②生命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权利和精神健康权利.
4、生命健康权有什么重要性?
①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
②健康权是我们重要的人身权利。
5、哪些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具体规定。
6、我国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①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②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③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④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7、逮捕的规定是什么?
①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③公民违反法律,需要拘禁的,须由公安机关严格依法执行。
合法搜查:1)搜查对象范围: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
2)搜查目的: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3)搜查性质:一种强制性的侦查行为。
4)执行搜查的人:执法机关
5)法律程序要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8、怎么自觉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
①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②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学会110报警和也可以直接到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或通知家人、朋友、老师向社会求救。)
③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地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6.2 维护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是指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方面?
人格尊严权利包括的内容:肖像权 、姓名权 、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
1)肖像权。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和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是写照。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侵犯肖像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以营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侵权与否取决于是否取得本人同意;(2)虽未以营利为目的,但恶意使用公民肖像。如:丑化、故意损毁公民肖像和对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 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刑事侦查拍照,新闻摄影以及反映社会上不道德和违法行为的现场拍照等,从法律角度不能视为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如某某同学翻越马路护栏行为被拍事件,不能视为侵犯他的肖像权。
2)名誉权。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荣誉权。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如“三好学生”属于一种精神鼓励。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章。
4)姓名权。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3、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②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人们对待未成年人往往不像对待成年人那样注意礼貌和尊重。(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辱骂孩子,学校、老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吧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实施细则都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了相应的规定。
4、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①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尚小,害怕遭到报复而放弃应有的权利。要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②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取笑别人的外貌 、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不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不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素质。
6.3 保护个人隐私
1、什么叫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个人某些独特的生理特性、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自己的住宅从事的个人活动)
2、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
①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②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4、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隐私权包括在名誉权内)
①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致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②邮政法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拆阅他人信件。
③律师法规定:律师对于业务中接触到的个人隐私有保密责任。
5.怎样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①.对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不要到处宣扬。
②.学会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权。
6、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①未经同意,不私自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②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③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等。
7、如何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①尊重个人隐私权包括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②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对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不要到处宣扬;学会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权。
③尊重他人的隐私包括:未经同意,不私自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等。(出于好奇心或不良动机窥视和传播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8、有人认为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为了使自己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分享快乐与苦恼,困惑的时候,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或者亲密的朋友沟通,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和支持。
结语:以上就是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粤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期中考复习提纲,祝愿考试顺利!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走进中学》说课稿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十五课第一框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品味生活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丰富多彩的情绪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情绪——奇妙的“窗口”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意志坚强的表现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