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1.中国的开放首先从哪里推行?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何意义?(P社会九23)
中国的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以多种方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2.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有何优势?浙江哪两大城市最早被国家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
广东、福建两省位于东南沿海城市,交通便捷,两省比邻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深圳近香港、珠海近澳门、汕头是侨乡、福建的厦门近台湾)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30年弹指一挥间,而立之年的深圳,是总结也是出发的时刻。面对新的机遇,深圳已开始迈出走向智慧城市的新步伐。
科技的智慧城市:这是条崭新的发展之路,起步首先指向的是智能城市的目标。深圳市要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深圳优势,加快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
生态的智慧城市:深圳市提出要成为中国首个低碳城市,将在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尝试,力争为全国作出表率。
(1)深圳提出建设智能城市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实施什么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深圳要建成低碳城市,需从哪些方面付诸努力?(最少说出2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言之有理给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0年9月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日。经过30年努力,深圳以G年均增速达25.8%的速度,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1)决定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2分)
(2)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言之有理即可)(4分)
(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说出4点)
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敢试敢闯的开拓创新精神;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给分4分)
希望这篇中考时事政治考点复习,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社会时事热点:消除“论文敛财”需重建社会评价体系
时代何以重唤“女排精神”
社会时事热点:民生问题,五台县领导绝不能无动于衷
经济时事热点:让休假成为惯例
经济时事热点:勇于全面深化改革敢向顽瘴痼疾开刀
经济时事热点:创造新供给 让更多人迈向中等收入
经济时事热点:国家赔偿应最大限度弥补公民的损失
社会时事热点:官员因“一顿饭丢了乌纱帽”,冤不冤?
文化时事热点:读懂“不愿父母探望”的尴尬
16年人教版初一政治《感悟青春》教学计划模板
景区改名“铁榔头”有些急功近利了
2016年8月24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经济时事热点:土地使用权“续期”焦虑 宜解不宜结
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官员何以沉醉于“比烂”中
政治时事热点:“一带一路”为“有理有利有节”注新解
经济时事热点:国企违规经营投资追责制度建立
经济时事热点:争当地王非本事 经济竞争力不在高房价
社会时事热点:朋友圈“暴力脱单”是反向的人肉搜索
干部应懂"入戏""出戏",平淡为官不做"特殊公民"
社会时事热点:也应关注“女排精神”背后的人才观
经济时事热点:GDP“区间目标”,是目标更是任务
政治时事热点:走中国特色社会组织之路
文化时事热点:涿鹿的教育改革为什么失败
文化时事热点:“为仕”更要“学优”
政治时事热点: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文化时事热点:当好文化建设主力军
经济时事热点:奥运见证“中国制造”崛起
政治时事热点:不忘“初心”才能身往下沉
政治时事热点:为发展议题注入新内涵
政治时事热点: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