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查字典政治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欢迎参考!
1、中国社会的道德是否大面积衰落?
应该认为,我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在总体上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向的,道德建设的成就,在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检验社会道德状况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
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领域。一是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钱腐蚀的领域,是腐败、诚信等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灾区。二是现有道德严重失范的领域,比如,公共道德领域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道德所调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人群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农民到城市新市民;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的人到体制外的人;从国有制的人到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的人等。
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员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少数官员弄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腐化等。这些人的败德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二是一些企业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不守公德、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
正是这些局部的、少数社会成员的败德现象,无形中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认为社会正在逐渐滑向一个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渊,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评价社会道德状况的悲观、消极情绪。
2、出现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见义勇为敬而远之?有专家认为,根源在于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的精神。若缺乏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大多数人会因没有安全感自保,势必会出现个人无公德、社会无公义的现象。也有专家认为,价值偏离、底线失守、秩序失范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由,是信任、诚信等一些基础社会秩序出了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更加重视具体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忽视了社会基础秩序的建设。
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不相适应。
第一,道德发展滞后性的原因。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旧的道德观念将长久地影响人们,而新的道德观念转换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第二,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遭致普遍抨击的见危不救、不守公共秩序等问题,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文化向陌生人社会文化不断转变,而社会控制和约束体系逐渐弱化。
第三,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的原因。
第四,社会舆论放大效应的原因。目前许多媒体总是刊登一些有损社会道德风气的事件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即使所言是实,但这种新闻看得多了,很难不加剧人们好人没好报、做好事难的恶劣感受。结果是更多人只愿做一个社会风气的批评者,而不愿、不敢去做一个美德的践行者。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2014年初中一年级政治下册测试卷
2014新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答案
2014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政治测试卷
2014初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2014初一政治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4七年级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初一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2014新人教版初一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2014初一政治下册期末测试卷
2014年初中七年级政治下册暑假作业
初一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4
人教版初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答案
初一下册政治期末试卷2014
初一政治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2014
初一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2014年
初中政治第二册期末考试卷答案2014
2014初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014年
2014年初一年级政治测试卷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政治测试卷
初一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卷2014年
苏教版初一年级政治模拟试卷
2014七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卷
2014年初中七年级政治上册测试卷
2014初一年级苏教版政治试卷答案
2014初一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题
2014七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2014初中政治第二册期末试卷
2014初中七年级政治下册测试卷
2014初一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分析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