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整理了2015年云南省个旧一中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希望对考生复习有一定的帮助,同学一起来学习吧!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传回第一张照片,标志着我国嫦娥探月一期工程的圆满成功。据此回答2---4题:
2.从发回的照片上,我们看到的是颇显荒凉的月球表面,并未发现什么广寒宫、桂花树的踪影。这表明( )
A.神话传说都是虚幻的、毫无意义的 B.古人关于宇宙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 嫦娥一号卫星于10月24日18时05分胜利发射升空,而这一发射窗口(又叫发射时机)的选择是由月球轨道运行条件、发射方向、地面跟踪与测控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的。这说明(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人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机械反映
C.意识由物质决定 D.人在客观自然条件目前是无能为力的
4.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将在2017年左右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二期方案已经初步形成。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探测活动表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人们的意识总是具有超前性 D.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指导人们的活动
5.2008年福娃的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这说明( )
A.艺术作品根源于人的大脑
B.艺术作品纯粹是人的意识创作的结果
C.艺术作品是根源于物质,并与意识加工的完美结合
D.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人的意识却能够创造出来
6.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日益普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电脑的普及和作用( )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增强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表明电脑和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D.肯定了电脑是意识的源泉
7.《道山晴雨》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长相很丑的人叫画家给他画像,嫌画得不好,让画家改了几次,最后还是说他画丑了。从哲学上看,故事中的丑人一再让画家把自己画漂亮一点,这种想法( )
A.是正确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B.是错误的,因为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C.是正确的,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是错误的,因为主观对客观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8.仁者见仁,知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结论不一样,但有可能都是正确的
B.阶级立场不同结论就不一样 C.角度不同,结论就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价值观不同结论不同
9.哲学的基本问题为(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
A.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事物 B.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
C.意识有没有能动作用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统一
11.心外无物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分别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据此回答12、13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正确意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把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
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④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总统思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智慧的结晶。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有( )
①要注意一切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相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半月谈》发表文章指出: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每一个成员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份资源。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说明( )
A.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人们可以计划确定事物之间的联系
C.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15.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等大型重点工程的建成,说明( )
A.人能够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B.人可以任意创造联系
C.人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能够随意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原本没有的联系
16.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大面积冰冻雨雪灾害天气。据研究,这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现象有关。这说明( )
A.要注意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时无条件的 D.原因和结果会相互转化
17.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
A.只有优化个部分的结构,才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C.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8.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这告诉我们(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必须重视局部
C.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整体有部分构成,不可忽视部分
19.哲学上将的运动是指( )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C.人的思维的变化和发展 D.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0.《刻舟求剑》的楚国人,错在( )
A.离开运动谈物质 B.离开物质谈运动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的
2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B.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静止就是不运动
22.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枝者,十万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 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下列体现了发展观点的俗语是(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出门失火,殃及池鱼 C.邯郸学步 D.唇亡齿寒
24.2008年5月12日,四川境内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为了预防地震,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这说明( )
A.人类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不是轻而易举的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25.素质教育改革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注重个性化发展,这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国家培养专业化人才的战略要求,符合国家与社会长远发展。素质教育改革体现了( )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C.人们可以创造规律 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
26.如今因特网成为了青少年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也使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这说明( )
A.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任何事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27.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这首诗错在( )
A.忽视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只看到统一
B.坚持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注重矛盾双方的对立,忽视了其统一性
28.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晴。白雪华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这是白居易对一种树的描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具有其特点
29.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共同体现的哲理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客观性
3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因为( )
A.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
B. 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
C.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循环往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共三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1.材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北京奥组委指出:2008年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按照节俭办奥运的要求,在场馆建设上,从节约资源能源、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节俭办奥运的科学性。
32.材料一: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辩证法依据。
33.据报道,西方一些成功企业家对聘用的经理人员提出,如果在聘用的一年时间里,不犯合法错误将被企业解雇。有人认为这是治庸人的高招。(注:是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因开拓、创新等难免发生的错误)。
请运用矛盾的有关原理,谈谈你的看法。
三、论述题(共16分)
34.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缺水,耕地退化和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专家呼吁,必须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1)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哲理?(8分)
(2)专家呼吁采取措施阻止气候变暖蕴含着什么哲理?(8分)
三、论述题(共16分)
34.(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2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系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3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无视客观规律,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使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受到规律的惩罚。(3分)
(2)①专家呼吁采取措施阻止气候变暖,说明人们能够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4分)②阻止气候变暖,还说明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4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我上中学了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重难点
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教案(一)
第一册情绪--奇妙的窗口
自觉磨砺意志 教案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中考政治试题
第九课 第一框题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开启心灵之窗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政治课教学中的意境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九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九课第一框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帮助后进生走出行为误区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第三册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途径
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
坚强意志的作用 教案(一)
第二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爱国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六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环境
磨砺坚强意志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我是谁?
第九课 第二框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第二课 第二框 历史的选择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