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温馨提示:记住要学会逆向使用和考虑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计划,如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化;发行国债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面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其好处是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行政手段要奏效就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行政手段,因为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容易导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硬着陆与强行起飞交替出现容易使经济运行大起大落。
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时政热点:“暖胃”书记“两天啥都招了”错在哪里
时政热点:科级干部借债14亿,凭什么就那么轻松?
时政热点:局长的“打击报复”让谁“很受伤”?
时政热点:国务院请网友参与文件清理一举多赢
时政热点:在提升基层治理中解决问题
时政热点:官员瞒报个人有关事项的风险正在加大
时政热点: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保障
时政热点:“楼一倒检查就来到”
时政热点:官员“雷语”频出根源在理想信念缺失
时政热点:政府“兜底儿”扶贫才能增进公共福祉
时政热点:官员“跑路”是“官商不分”惹的祸
时政热点:“城市看海”与政绩观
时政热点:局长殴打女员工用的是拳头还是权力?
时政热点:治理奇葩证明勿忘治理其生成机制
时政热点:不正之风越远,群众越近
时政热点:终身追责为政绩冲动套上“紧箍咒”
时政热点:“给领导记一笔”别成了“被领导记一笔”
时政热点:市长坠楼与被查到底有无关系
时政热点:让领导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时政热点:看守所里的索贿不能止于个案追责
时政热点:给中纪委的“随手拍”点赞
时政热点:扶贫攻坚更要瞄准“权利贫困”
时政热点:公务员涨薪当推动更多改革进步
时政热点:从严治党的“红安经验”要活学更要活用
时政热点:用好“能上能下”优化政治生态
时政热点:央企反腐有赖巡视全覆盖
时政热点:“关键少数”靠什么引领大多数
时政热点:干部“能上能下”,主要说给谁听?
时政热点:公车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组合拳”
时政热点:“审计风暴”后面该是“反腐风暴”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