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来原。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
论辩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自学辅导教学法应用初探
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四步曲初探
将生活引进课堂 让课堂走进生活
把“问”还给学生
思想政治课作业中数字的妙用
新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备课中如何选用辅助资料
高中政治课“四境”教学法初探
展现人格魅力的课堂语言
浅谈中思想学政治试卷讲评与素质教育
政治课教学的灵活性
莫把课堂当“秀场”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感
巧设情境 增强课堂活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引导探索性教学法”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农村——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
放飞“儿童” 让教育“回家”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究
用成功激励孩子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特点
新课改下把政治课堂还给学生
面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浅谈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思想品德“感悟-导行” 教学模式的探索
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重视教学交往,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