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来原。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
2013年中考政治十大易混淆概念总结
2013年中考复习:政治复习策略十三
2013中考思想政治中的"一二三四"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决定”类
2013年中考复习:政治复习策略
2013年中考政治答题技巧
政治复习策略二
2013年中考政治循环复习法
2013年中考复习:政治复习策略八
2016陕西中考政治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2013中考政治材料分析的答题方法
2013年广州中考政治复习攻略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关键”类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政治复习的方法
政治复习策略六
政治复习策略四
中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及答题思路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原因”类
201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知识让人更生亮丽》
2013中考政治关注新增考点
2013年中考复习“重点”类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制度”类
2013中考政治复习:提高知识贯通
2013年广州中考各科目复习攻略:政治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政治答题技巧
2013中考政治复习:开放题的解答方法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核心”、“中心”类
2013初三政治复习应听老师讲要求
政治复习策略五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